工农安居,商人乐业,以暴.力手段镇压得来的政局,后续发展却可以用一个“缓”字来概括。
但是缓,不代表不发展,一层一层夯实基础,终于在某一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爆发!
二十来年的时间,户籍人数暴增了两千万,这次是新生人口。国库的储备粮也已经到了烂了都在当地卖不出去的地步,只能用来酿酒和远销。
发展到这个地步,郦嗣音就取消了田税,也取消了很多手工业征物杂税,统一纳钱币,官设粮行,储粮贩粮,调控粮价。国库富足,郦嗣音就开始了她的西出北进之路。她已经受够了西、北边境,时时有敌骚扰的状态,这次他们不主动来,她也要主动去!
麻三姑平定南方叛乱后,郦嗣音就任命她为西境节度使,帮她平西。屠四娘和乌阔真,合力北伐!
大毓的军队,不再采用以往的征兵制,而是采用募兵制,也不再分田励战,而是以爵禄励战,爵禄可以世袭三世,三世后依代降等。和旧社会各种禁止女子从业不同,变法后的大毓,除了巫山神女明令只有女人可以从事的巫道行业,其它行业,包括科举,都不限制男人参加。但官府出的那个育子假,太恐怖了。
以前男人的长辈过世后,虽也有三年的丁忧之期,但大家都有,幸运点自己也可能赶不上。
但现在不管是妻子、母亲、姐妹哪个生孩子,自己都有可能被叫回家带孩子,放育子假,三年叠三年,半辈子就蹉跎过去了。如果想逃育子假,一顶不孝的帽子扣下来,封建社会的不孝可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种罪名。
于是哪怕没有强制规定,男人的身影也在各行各业减少,更多的出现在家庭,照顾孩子,料理家事。
刚立母户的时候,既允许立女户,也允许女男结户,后期女男结户逐渐消失。
旧社会婚姻最大的功能,是为了繁衍后一代,男人因为不能生育,才需要花高价彩礼,娶个媳妇进来。
而以女人为主的家庭,其实不用的,女人可以最大限度自己生育下一代,一个家的姐妹也会帮着她养育,不一定非迎男人进门。过去女人不授田,不可继承家产,迫使女人必须离家,嫁去别人家。现在不仅女男同授田,人口密集的地方,女人授的还更多,女婴都会授,那民间自然想生养女儿。
女儿生的多了,突然发现,不分家,就在母户一直生活也很方便,根本不用额外沿袭旧制,女男结户。
百姓的生活,一向以便利为准,头脑再顽固的人,看到实际的好处,也不乐意贯彻旧有婚姻制了。
姐妹多的家族,更倾向于一起住,四合院的民居形式,很得百姓喜欢。多修房间,母亲姐妹一起住,老母亲住主屋,三姐妹一人一间房,可以一起生活,一起经营一些个体户营生。
到了需要生孩子的时候,若是有三姐妹,一人生一个,就多了三个人,传代也好传代,总不可能那么不走运,三姐妹生的都是男儿。只要有一个女儿,她们的家族就可以传下去,多余的男儿也可以留下来,照顾家里。
母系家族都是血缘之亲,很排外,一般懒得接受外来男儿,到了年纪,成女会花钱购子。
巫女教对女子生育极看重,推崇巫女教的官府,自然在生育上也很重视,生的少,生的精。
旧有事物消失的总没那快,所以还有愤愤不平的腐儒,对着这个逐渐陌生的世界痛斥:
一群女子颠倒纲常,以为取得暂时的权力就能传承下去了吗,他们倒要看看,生个孩子都会死的女人,怎么握住权力!握住权力,不愿吃苦的女人,还怎么乖乖生孩子!等这个国家人没有人后,那位女皇帝还怎么当皇帝!他这么惊世骇俗的言论,当然被邻居吓得举报了,消息一直传到京都,叶奚青看到,忍不住笑了。
有些时候,人就喜欢倒果为因。
封建社会从不把女人的生死当回事,十三四岁就嫁人,身体未发育成熟就生孩子,从不想着避孕,连轴生,生到死,多子多福,七八十岁的老头子,活着都费劲的病秧子,也可以找个女人,延续不知带着什么病的配子。女人在田里干着农活生产,在柴房里躲避污秽生产,身体不好也要拼死生一个,自己死了不要紧,一定要给老X家传宗接代!一茬茬,犹如草芥一般,无声的死在产床上,反倒成了女人生育容易死,不可掌权的佐证。
她没有杀那个腐儒,而是让他看着,这个世界原本该是怎么样的。由女人生育诞生的世界,不允许有忽视女人的制度。古代医疗科技确实没有办法一步到位,那就用大自然赋予雌性的原始特权,筛选基因。
凡是不利于女性生育安全的基因,都不允许延续,以前的旧社会八十岁老头、天生残疾、智力障碍的男人,都会有人惯着他们,让他们的基因延续下去,现在不要想了。
每个乡村,都要有专业的巫医,专门保障女性的生育安全,生产医费国家补助,不需要产妇掏钱。
在地方积累大量接生经验,救活无数濒危孕妇的优秀巫医,还可以进宫为皇帝陛下服务。
医疗进步,往往来自于千万次的实践,积累了如此丰富样本的巫医门,也可以减少女皇因生育而死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