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乃是江北的中原大国。
不同于水系纵横的越国,齐国所处之地,乃是一片广袤平原,同时背靠大海,有渔盐之利。靠着平原,齐国产粮丰盛,人口众多。
又通过开发渔盐、经营海贸,获取了大量的钱财。
人多又有钱,齐国自然蒸蒸日上,国力比越国鼎盛许多。
好在齐国北有燕国,西有梁国,南有越国,被三个大国环绕,需要防备的边疆太多,被牵制了大量兵力,威胁性大大减少。
此前数十年,齐越两国之间,都一直和平共处,没爆发什么争端战事。
正因此,所以越国北疆边防,才会如此疏忽。
让此次齐国入侵,变得这么顺遂。
轻易便撕破了防线,杀入了江北腹地,肆虐两郡。
眼下二十万齐军入侵,高阳、广陵二郡沦陷过半,朝廷虽派十五万大军迎击,但能否击退齐军也是个问题。
毕竞齐国国力强大,近乎两倍于越国。
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许多知道双方详情的人,都不由心中忧虑。
“齐国怎会突然攻打我越国?”
陆云放下邸报,满脸困惑。
陈彦文摇了摇头:“这个属下也不知,邸报上没说。”
两人一个县令、一个县尉,又都没什么背景,对这种大国之间的战争,唯一的信息获取源就是官方邸报。
可都说是官方邸报了,自然要知晓,这上面的信息是经过筛选的。
邸报只说了两国爆发战争,说了下大致情况之后,便在那里抨击齐国不讲信誉,残暴好战,必将败亡。至于更多的信息,战争爆发的原因,甚至战场的详情,则通通没说。
这也导致陆云看完了信息,心中憋了无数困惑。
但现实如此。
他们就算有再多的疑问,其实也找不到人解答。
想了一阵后,陆云干脆将邸报一扔,懒得去思考了。
反正发生战争的地方,是隔着万里之遥的广陵、高阳二郡。
那边就算打出狗脑子来,也影响不到九真郡。
他这边继续按部就班,好好发展自己的居风县与红岩城,理会那么多干嘛。
想通了这些,陆云也就放平心态了。
不过出于好奇,他还是写了一封信,寄给了宋文轩。
既是与这位好友联络感情,同时也问了一句此事。
衙门众人,也与他一般无二。
议论了一阵这场战争后,便忙碌起来了年末上计。
今年上交给府衙的户籍,比去年要多一点。
多出来的部分,自然是接收的隆安镇,以及那些囚徒了。
所以陆云给府城上报的县内户口,为2312户,8064口。
刚刚八千出头的人口,比上次上报,多了两千余人,也算有个交代了。
而实际的县内户口,数量也没多出多少。
随着底下各处村庄的人口迁徙,居风县内就只剩下四座小镇、一个县城、一个港口,还有人留存。这六个地方,衙门控制的户籍,也只有户2634,口10637人。
余下的人,都被迁徙到了红岩城。
这么多人搬走了,居风县两百里地方,也变得空空荡荡,人烟稀疏。
原先还在忧愁的私下隐藏户口,会暴露的风险,也直接不用担心了。
八千人和一万人,差距极小,基本不用担心被看破。
同样的。
随着大量人迁移到了红岩城,陆云在居风县留守的力量,也急剧减少。
如今只有乡勇九百、乡兵一百、县卒三十人。
这点兵力,如果去掉半兵半农的乡勇,已经与一个县城能够拥有的兵力基本吻合了。
被人状告拥兵自重的风险,同样大幅降低。
不得不说,有了一处隐秘基地以后,陆云原本做的诸多传扬出去,基本相当于谋反的出格之事,都得到了遮掩与解决。
如今明面上的居风县,已经与九真郡各县一样,变得平平无奇,让人看不出什么问题。
所有有问题的东西,都在红岩城,都在大山之中,根本传不出来。
任谁也想不到,陆云表面是越国县令,实际上却是红岩国主。
一边借着越国的官方身份收集各种资源,一边用收集的资源发展自己的红岩国,然后用红岩国产出的钱财支撑自己在官场进步,接着获得更多的资源。
这一整套体系,已经形成了循环。
让陆云能够趴在越国这个庞然大物上,不断汲取着养分,壮大着自己。
“当越国的官,就是好啊!’
当陆云翻看着居风县的户籍图册时,心中忍不住为之感慨。
随后看着下方从红岩城匆匆赶回来的李通,合起了图册:“就这样吧。按册子里面的数字,给郡府上计李通点了点头,拿过册子,匆匆离去。
作为主簿,今年上计之事,依旧是由他负责。
忙碌完了上计,县衙众人总算得歇。
陆云按照惯例,又是大笔银子赐下,以奖赏他们去年的辛劳。
时值腊月,李通上计返回。
回来时,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