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刘队正配合。”
见刘安如此好说话,李通心中也颇为满意。
于是扭头对着身后的巡检马铁道:“马铁,既然刘队正已移交治权,那么你便正式入驻芦花镇,在此设立芦花巡检衙门。
按制,你这巡检衙门可招县卒五十。
你要速速从本地乡勇之中,择选精锐,先将这县卒募满,搭起巡检衙门的架子来。
可知道?”
设立县制之后,地方的治安乃至于防备工作,都将由各地县衙负责。
东江、红岩二军,后续都将陆续撤回,不再负责地方防务。
既要承担治安,又要防备周边蛮夷,各县的县卒,自然要建立起来。
陆云想要建立的体制,是以征战为核心的军国之制,所以对于各县的兵马,自然是顶额配置。所以新设四县,每县都给了三百县卒的兵额。
这些县卒都是常备军,由陆云供养的脱产士兵。
不过待遇方面,自然是比不了月饷三两的红岩、东江二军。
县卒的待遇,吃食方面与两支常备军没区别,都是每人一月一两银子的标准。
但军饷,则只有一月一两银子。
其实就是陆云以前的乡兵标准,只不过如今换了个名头,改为县卒而已。
一县三百县卒,其中两百人,分为四队,各自配给了县中的三名巡检,以及主管县城治安的典吏。剩下一卒百人,则由县尉亲领,作为直属的机动力量。
如此配置下,既能兼顾地方治安,又有机动力量随时应急,足可保一县无忧。
除此之外,日后地方各县若遇到征召、或者敌寇入侵,需要动员乡勇参战。
这些地方县卒,也将直接转化为基层的火长,担任最底层的军官。
如此三百县卒,便是三百火长,可迅速搭建起一支三千人的乡勇大军。
军国体制之下,县卒就是深入基层的触手,能保证将地方各县的战争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下官知道!”
马铁大声回应。
李通点点头,随后道:“既然如此,那便去芦花镇附近的沟渠工地吧。刘队正,还请引路。”刘安点点头,拍马上前,开始给众人带路。
今年年初开始的挖渠工程,主要挖掘了三条沟渠,中、西、东三处平原,各有一条。
西原这边的沟渠,长约十七里,其中一段就经过了芦花镇。
按照规划,沟渠修建之后,芦花镇附近的那片芦苇泽之水,将被引入沟渠之中,进而灌溉附近平原。而芦苇泽也将清淤围塘,从一片芦苇地变为良田鱼塘,鱼米丰收之地。
这项大工程做完,这座小镇,立刻可得万余亩良田。
为了完成这项工程,芦花镇内千余移民,所有男女丁壮都被征召,合计七百余人,都到了镇外五里处的工地干活。
此外还从周边各村镇,征调了四千余丁壮、囚徒、俘虏,一起前来服役。
带路的时候,刘安也向李通讲解小镇民情:“县尊,如今芦花镇有民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有家室。唯有二百单身移民,是听了将军许诺的婚配承诺,才到来。
另外工地上的五千役夫,也有五百余是单身,未曾婚配。
这些人,来到山中之后,便日日干活,数月不休。
但承诺的婚配,却一直没能兑现。
故而心中积怨颇深。
在工地干活时,闹出了不少乱子。
也就是我等严厉镇压,这才维持住了局面。
但长此以往,必有动乱。”
刘安说着自己数月来,军管芦花镇以及附近工地的见闻,不由摇了摇头。
李通神色不变,道:“将军正是知道此点,所以改制设县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让我等地方官吏解决这些单身移民的婚配。
我此来,便就是为了解决此事的。”
说话间,前方工地就到了。
众人打眼望去,一副壮阔的场面,涌入眼前。
只见一条三里长的黑龙,在青绿的草地之间,慢慢向着南北两个方向延伸。
无数人挥舞着汗水,拿着工具,运用着各种大型器械,一点一滴的挖掘泥土,清理碎石,加固堤岸,将沟渠扩宽加深。
同时工地之上,还有百余身着甲胄的东江军将士,在四处巡视,监视着工地上的所有异动,同时也监督这些民夫干活。
在这高效的调配之下,芦花镇段的沟渠挖建,进展迅速。
其中向北的最远点,甚至与北方蔓延下的另一条黑龙遥遥相望,双方只隔了里许,便能接会。“走,我们过去。”
视线从这震撼一幕,慢慢收回,李通深吸了一口气,拍马跑向了工地。
工地上,这里负责监督的东江军卒长王石牛,很快过来迎接,将李通引入了他的营地。
两人寒暄问候几句,便直入正题。
李轩问道:“王卒长,如今工地之中,有多少单身未婚的男子,又有多少发配来的适龄蛮女?”对于沟渠的修建之事,虽然由吕启功主持,但他只负责高屋建瓴,规划工程。
下面的具体实行,还是陆云分派出去的红岩、东江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