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4 章(2 / 3)

做农业研究的,你看,像不像非洲人?”郑兰心抿了抿唇,没好意思笑出来,“你好!”“你好!”

李南书知道郑兰心心情不是很好,让她回屋里睡了,和二哥简单说了两句她的事,末了压低了声音道:“今天张守城还问我,郑同志昨个走了没?我说大概在火车站熬了一宿,让他良心煎熬去吧!”李东和笑了下,“干得不错!”

李南书这才问道:“二哥,刚才妈和郑同志回来,打了个岔,你还没说,怎么从京市到南省去了?”

她是知道,原书里二哥受排挤,被弄到特角旮旯里的,就是这次吗?李东和望着妹妹,笑道:“我刚看到你在家,就知道瞒不过去,华国农业研究院现在的领导,和我导师有些矛盾,我在那边受排挤,就申请调到南省农业研究院去了。

摸了一下头,接着道:“也还好吧,就是我导师是做实证研究的,要做大量实验和野外观察,工作环境、条件肯定比不上京市。”“那你们现在在研究什么?”

“种子。”

李南书眼睛一亮,想问是什么种子,又怕二哥他们有保密任务,忍住了,“你刚还说,下回去壮省,待多久啊?”

“待到冬天,然后就得去海南那边了,为了早点培育成功,我们除了春夏,都得在外省待着。”

“那有没有什么困难呢?有我们能帮忙的地方吗?”李东和望向了妹妹,缓缓地点了点头,“有,物资不够,我导师也比较受排挤,单位资源经常供给不足,我们攻关小组目前有30多人,像豆类、油、肉都是经常短缺的。”

“哥,我明白了,我明天回去和我们领导反映下,看能不能帮点忙。”李东和颇有些意外,“可以吗?会不会太麻烦?”李南书摇头,“不麻烦,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事,还能比你们蹲野外辛苦吗?要是你们的新型种子培育成功,受益的不还是华国民众吗?”30多个人,她个人能提供的力量还是太微弱了,她觉得可以和老吴说一说,看能不能帮助从省里申请一批经费下来。李东和笑道:“行,你是我亲妹,我也不和你客气,我这就写一封信,介绍下我们攻关团队的情况,你拿给领导看的时候,也有个依据。”“好!”

等把信交到妹妹手上,李东和忍不住道:“南书,你这几年真的成长好多,越发有主见、有主意了。”

“刚谁还喊我小黑妹?”

李东和笑笑。

李南书道:“行,那我走了,明晚上记得煮我的那份饺子。”“好!”

第二天一早,李南书就去找吴主任,把她二哥的情况简单说了下,又把信递了过去,“主任,省里这边,可以稍微帮助一点吗?他们在野外的情况本来就比较艰苦,毒虫蛇蚁还多,要是再吃不饱,怕是会拖累整体研究进度。”吴主任看了信,问道:“是你亲二哥?”

李南书点头。

吴瑞明笑道:“你爸妈可真会教育孩子,个个都能吃苦耐劳,南书,这样吧,这事我先问下南省那边情况,再和领导们商议一下。”“哎,好!麻烦您了。”

“没事,对了,你们先前写的《江城秋景》见报了,你去看下。”“好的,好的,"等南书从吴主任办公室出来,左纪云就拉了她看报纸,语调里难掩惊喜,“南书,一个字没改,你看看。”李南书看了下,半个版面,笑道:“给我们的排场还挺大。”刘陵生过来道:“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效果还不错。”张恩有道:“马上你和南书代表我们小组下乡调研,就是第二次合作了,可得加油,再创佳绩!”

“没问题!”

大家都笑呵呵的,把报纸在办公室内传阅了起来。此时,写作组那边,姜远容也忐忑地从小易手里接过了报纸,“这就见刊了吗?先前张主任让我改,我改好了送过去,他还皱着眉,却没说让我再改的话来,我都摸不准他的想法,就这么刊出来了?”易春林望了她一眼,“远容,这上面没有你的名字。”“什么?这不是我写的吗?"忙打开来看,“《江城秋景》没错啊,“滑到了最末尾的落款,“张恩有、李南书、刘陵生、左纪云”。姜远容有些不明白,“就算他们在我稿子的基础上,改动了些,那原稿不还是我的吗?不行,我得去问问。”

易春林准备拉她,人已经一个箭步冲走了。姜远容一到调研组,一眼就看到了工位上的李南书,“李南书,这是怎么一回事,你们改了我的稿子,不能就算作你们的了吧?”李南书抬头道:“姜同志,这是我们四个人写的,和你有什么关系?你仔细看看,哪句话是你的?”

姜远容愣了下,“什么?”

李南书提醒她,“你先看看。”

姜远容看了几行,脸色就变了,“怎么会呢?这个稿子不是交给我了吗?我还改了一回呢!”

李南书道:“姜同志,这我们就不清楚了,这个稿子是我们四个人写的,写好以后,拿给张主任看了的,你要是有疑问,不如去问问张主任。”“我…我……大概是我弄错了。”

姜远容灰头土脸地走了,她没有勇气问张主任。她一走,左纪云先就笑了起来,“哎呀,真是痛快!就看她什么时候滚蛋!”

几个人又就稿子上的个别字词讨论了起来,张恩有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