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辽东移民计划在全国铺开,大部分州府与卫所都卯足了劲推进——地方官熬夜核对移民名册,卫所将士冒寒护送队伍,驿站伙计提前备好粮草,整个大明上下都沉浸在推进国策的热潮中。
可移民规模浩大,迁徙路线绵延数千里,难免有少数官员将士心生懈怠,甚至公然对抗国策,给移民之路添了堵。
山东青州府下辖的博兴县,就出了桩糟心事。
按朝廷指令,博兴县需在县城外搭建安置点,为途经的移民提供口粮与临时住宿。
可县令张文远却觉得移民是“累赘”,不仅没建安置点,还下令关闭了县城城门,不准移民靠近。
当第一批两百余人的移民队伍抵达博兴县外时,已是日暮时分,百姓们又累又饿,想进城找口吃的,却被城门守军拦在外面。
移民代表上前恳求守军通融,张文远恰好巡视至此,不仅没安抚百姓,反而指着移民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们这些数典忘祖的东西!放着老家的土地不待,非要跑去辽东喝西北风,现在饿肚子了想起进城?我博兴县没粮食养你们这些逃兵!赶紧滚,别在这碍眼!”
百姓们又气又急,有的老人当场就哭了,却只能饿着肚子,在寒风中蜷缩在城外,直到第二天清晨,路过的卫所队伍见状不忍,分了些干粮给他们,才勉强继续赶路。
无独有偶,山西大同卫的一个百户李虎,更是将粗暴对待移民当成了“省事”的手段。
他负责护送一批山西移民前往登州港口,为了尽早交差回去享乐,每天天不亮就催促移民赶路,连老人孩子都不给喘息的时间。
有个年迈的老汉走得慢,落在了队伍后面,李虎上去就是一鞭子,骂道:“老不死的!磨磨蹭蹭耽误老子时间,再慢就把你扔在这儿喂狼!”
有妇人抱着生病的孩子请求歇会儿,李虎也毫不留情,一脚踹翻了妇人的行李,吼着“要歇自己歇,别拖累所有人”。
一路上,移民们不仅要忍受饥寒,还要挨骂受打,不少人都被折腾得没了力气。
这些事起初只是零星传到中枢,朱高炽起初以为只是个别意外,还特意下旨叮嘱地方官与卫所善待移民。
可没过多久,通政使司递上来的奏报越来越多,桩桩件件都让人心头火起——有的地方官表面上按数接收朝廷拨下的移民口粮,背地里却偷偷克扣,把好米换成发霉的陈粮,甚至将部分粮食拉去黑市售卖,中饱私囊,导致移民们只能分到勉强果腹的少量口粮,不少孩子因为吃不饱饭哭闹不止。
有的卫所士兵借着护送的名义,肆意刁难移民,看到包裹里有稍微值钱的旧衣物、银簪子,就以“检查违禁品”为由强行夺走,更有甚者趁着夜色调戏同行的女眷,若有男丁阻拦,还会被他们以“违抗军纪”为由拳打脚踢。
还有的驿站故意拖延,明明提前接到通知有移民队伍途经,却不提前烧热水、备药材,等移民们风尘仆仆赶到,要么说“柴火用完了”,要么说“郎中不在”,让老弱妇孺只能喝着凉水、忍着病痛继续赶路。
更有甚者,个别州县的小吏借着登记移民信息的机会,向百姓索要“好处费”,说“不给钱就把你家名字从名册上划掉,让你去不了辽东”,不少百姓为了能顺利迁徙,只能把仅有的一点积蓄拿出来送礼。
当朱高炽看到博兴县令张文远辱骂移民、大同卫百户李虎鞭打百姓的奏报时,再也按捺不住怒火,猛地将奏本拍在案上,脸色铁青:“这些人竟敢公然对抗国策,视百姓性命如草芥!若不严惩,何以服众?何以推进移民大计!”
他当即起身赶往奉天殿,向朱元璋奏报此事。
朱元璋听完,手指捏得咯咯作响,眼中满是杀意:“朕当初就说过,移民是大明国策,谁敢阻拦,谁就是大明的罪人!张文远、李虎之流,不仅尸位素餐,还欺辱百姓,若不严惩,日后必有人效仿,国策岂非要毁在这些蛀虫手里!”
“皇爷爷,”朱高炽躬身道,“孙儿恳请调动锦衣卫,将所有对抗移民国策、欺辱百姓的官员将士全部缉拿,公开论罪,以儆效尤!”
朱元璋当即点头,语气斩钉截铁:“准!传朕旨意,锦衣卫倾巢出动,无论官职大小,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查实对抗移民国策、苛待移民百姓,一律缉拿下狱,交由三法司从严审讯,该罢官的罢官,该问斩的问斩,绝不姑息!”
旨意一下,锦衣卫迅速行动起来。
缇骑们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分赴各地——博兴县令张文远正在县衙内饮酒作乐,缇骑直接破门而入,将他从酒桌上揪下来,戴上枷锁押往金陵;大同卫百户李虎刚护送完移民,正准备回营享乐,缇骑当场宣读罪证,将他捆起来带走;那些克扣口粮、抢夺行李的官员士兵,也一一被揪出,短短十日,就有上百人被锦衣卫缉拿归案。
三法司接到案子后,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对涉案人员从严审讯,每一项罪行都逐一核实,不容半分推诿。
博兴县令张文远起初还想狡辩,说自己“是为了县城治安才阻拦移民”,可当移民代表出庭作证,拿出他辱骂百姓的证词,甚至有衙役主动揭发他私吞朝廷拨付的安置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