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海东青(2 / 2)

”徐南至用手帕压着嘴笑,“马上能射海东青的我只见过一个。”福桂问:“是王爷?”

徐南至道:“十五年前的爹爹。”

一个时辰后,谒陵队伍来到皇陵西边的一间石亭前。亭前立着由景昇帝亲自撰写的《大明皇陵之碑》。徐南至下车对着碑文焚香三拜。福桂抱着玉瓶站在前排,趁机看碑文上的字。“…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据民间传说,景昇帝当年卸下一块旧门板将父母抬到邻居家的地里想要掩埋,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结果等景昇帝避雨回来,停放父母尸体的地方竟高高立起一个大坟堆。

这个大坟堆后经数次装饰和加固,成了如今的皇陵。这当然是因为朱兴宗做了皇帝,民间把丧事附会成一个神葬的传说。但“碑文"和“传说"中帝王出身寒微且孤苦的史实是一致的。几十年后,这个差点在灾荒恶疫中饿死的少年最终成就帝王之业,这样的经历史无前例,也格外令人唏嘘。历史的吊诡,令人见碑深思。

都说景昇帝成就霸业,是因为朱家祖坟风水好,所以,皇帝都不敢迁父母的坟。想到这,福桂赶紧抱着玉瓶,跟着燕王妃一起磕头求皇祖保佑长命百岁。徐南至拜碑文之时,戴在腕子上的一对翡翠玉镯中的一只竟然滑落下来,磕到地面砸得粉碎。众人听到玉碎的声音全都屏息不作声。这可不是什么吉兆。

徐南至赶紧将另一只镯子也褪下来。初一跪地拾碎镯,丢又不敢丢,藏又没地方藏,干脆将碎片全都丢进福桂抱着的白玉瓶中。徐南至拜好碑文,又一路沿着山路往上拜谒,分别经过陵门、陵恩门、被恩殿和明楼。

一路上的祭拜全都按照儒家礼制,乐人奏乐、宫人吟唱,走了一路,拜了一路,拜到宝城前,徐南至已经几乎迈不开腿,汗水从内至外濡湿礼裙。兵士被留在褛恩殿外。军官被留在明楼外。进入宝城前,徐南至换了另一套衣裙。她和初一两个人进入宝城祭拜,福桂和其余宫人被留在城门之外。趁徐南至进宝城,福桂坐在地上有一下没一下地垂腿。贞贞精力尚余,站在宝城门外看天。

贞贞回过头,问福桂:“你有听到鹰叫吗?”福桂打了个哈欠,摇头。

贞贞用手指钻一钻耳朵,“奇了怪了,我怎么总听到鹰叫。”福桂把下巴搁在膝盖上,眼皮耷拉着,看天尽头太阳开始朝西方落下,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他们是卯时从宫里出发的,现在至少是未牌时分了,拜天拜地拜祖宗几个时辰,做朱家的媳妇真是件苦差事。徐南至是被初一扶着走出宝城的,换的第二套衣衫也湿透了。汗水更加重了衣服的重量,徐南至脸色惨白,迈腿迈得很慢像个老太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