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女太子(2 / 2)

是全天下的读书人,甚至包括整个文官集团的利益。在这场争斗中,谁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赵文华只是一个小小的刑部主事,面对如此可怕的猜想,哪能不心虚胆颤?直到这一刻,严嵩眼中猛然迸射出精明而睿智的光芒,他神采焕发,精神鷪铄,完全不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设若是皇帝跟天下人作对,哪怕他是皇帝也必死无葬身之地!可这一次跟天下人作对的,不是皇帝,而是天道!是天要将这世间改头换面,是天要颠覆这千百年来的圣贤学说!你们说,什么样的人才胜得过上天?!"<4

绝大多数人还身处梦里,并没有察觉到一场可怕的风暴即将到来,而真正精明老辣的政客,仅仅通过抄录天书和修建学宫这两件事,便已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危险气息。<1

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原先乘坐的船只随时可能会倾覆,严嵩岂能不提前给自己换一条更安全、更稳固的大船?

严嵩对自己的亲儿子说:“你那个顺天府治中就不要做了,待我去向皇帝请个恩典,收拾收拾去大光明殿抄书吧。”“记着,"他加重语气,“办差之余,你要用心地去学天书上的道理!”严世蕃正色应是。

赵文华回过味儿来,期期艾艾道:“义父,你看我…”严嵩换了副慈和的神色,说:“你放心,义父记着你呢。暂且等等,义父看看有什么法子叫你也有机会为陛下尽忠。"<1赵文华腹诽:亲儿子跟义子就是不一样。<1面上却好一番感恩戴德。<1〕

谈妥了这件事,严嵩叫两人回府用饭的目的也达到了。严世蕃禁不住道:“我还以为爹你把我叫回来是为了谈太子的事儿呢。”嘉靖下旨修建学宫的同时,还下了一道将太子改封为福王的诏书。皇帝的诏书是要经由内阁下发到六科,再由六科抄送到六部的。整个朝廷都看到了封太子为福王的旨意,虽然诏书写得很温情,既没有写太子的过失,没有明着说要废掉太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封废太子诏书民间当然是物议沸腾。

主要有三种声音。

一派表示反对:皇帝偏心自个儿亲生的骨肉,把好好的一个儿子无缘无故废掉了,儿子也是他亲生的骨肉,只不过不是从他肠子里爬出来的,他居然能偏心至此,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个老子当得真不厚道。一派表示理解:手心是肉,手背是皮,亲生骨肉也有亲疏远近,不是自己肠子里爬出来的就是没那么亲,这也是人之常情嘛。一派表示支持:太子本来就该废,原先的太子虽然没有过失,但也没有特别的长处,如今既然有了一位小圣人,自然该退位让贤,况且他老子也不算对不起他,还给他封了个福王呢。

几乎所有声音都把太子被废的原因归咎于那个出生不满三月的小皇女。这也在田慈的意料之中,在她要求嘉靖采取这样温和婉转的方式废掉太子时,便已经料到了自己和嘉靖都会遭受物议。可人家又没说错,要不是自己忽然来到这个世界,太子还好端端地当着太子,虽然过几年会出事挂掉,但也是以太子的身份挂掉的。总不能因为自己不想被人议论,就让一个七岁的小孩无辜受罪吧。这事儿嘉靖干得出来,田慈可干不出来。

不过,诡异的是,民间尚且会议论皇帝偏心不慈,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居然像聋子瞎子哑巴一样,没有一个人明面上谈论此事,甚至象征性地劝诫一下都没有。1)

太子就这么默默被废掉了。

严世蕃以为他爹把他叫回来是为了说那道废太子诏书,没想到他爹一个字儿都没提起,好像废掉一个太子就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一样。严嵩的确觉得这件事没有谈论的价值:“这不是明摆着的,皇帝有了自己亲生的骨肉,怎么会让别的妃子生下的孩子窃居高位?如若原本的太子惊才绝艳,自己的骨肉又资质愚钝,或许还有回转的余地,可偏偏小皇女是个天生的圣人,她出生的那一刻,太子的位置就坐不稳了。"<3严嵩还有一句话没说:小皇女携天书降世,皇帝都打算为了天书跟全天下的读书人硬刚了,废了太子给她腾位置又有什么稀奇。严世蕃鬼鬼祟祟问道:“这么说,小皇女要不了多久要做太子了?这还是大明朝一-莫说大明朝,遍数历朝历代,这还是头一个女太子呢。”严嵩没说是与不是,只道:“先备一份儿贺礼吧。"3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