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王世如失学
身为监察御史,王将每日卯时点卯,酉时下值,工作时间长达十二个小时,每周上六天班,休沐一天,跟后世的996是一样的,可见老朱家剥削起官员来,没比资本家剥削员工好到哪儿去。
丈夫在外如此辛苦,郁氏自然要做好贤内助的本分,不是拿捏不准的大事,绝不会拿去打搅他。
因此,用过晚饭后,见妻子将儿女们统统打发走,又叫丫鬟婆子们尽数退下,王怪便知道她有要事和自己商议,做了将近二十载的夫妻,这点默契还是有的。略一思索,今日不是小女儿去承道宫报名的日子么?王仔大致猜到多半出了什么岔子,直言相问:“如姐儿的事怎么样了?“郁氏将带回来的书放到他面前,说:“你自己看看吧。”她已把这堆书统统看了一遍,虽说那册《化学一》总让她觉得皇帝是为了给自己培养炼丹的人才,但不可否认其中的知识确实新奇实用,《物理一》,《算术》和《文集》也都有可取之处,唯独《生物一》中的内容叫她大动肝火。郁氏愤怒,不是因为她觉得关于生殖细胞的内容写得不对,她自己也是个有学识有才华的女子,没有迂腐到认为女子完全不能接触这些知识,但她认为,这些知识完全可以私下去学,怎么能公然在学堂里传授呢?高门贵女不管私下里是个什么样子,面上总是要营造一个良善、温婉、贤淑的人设,人设就是她们的护体光环,失去了这层护体光环,在如今的世道几乎寸步难行。
莫说如今的世道,从古至今,哪朝哪代不是如此?农耕社会的社会模式本就更适合男子生存,女子要想在这样的社会模式生存下去,就要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身上无害+利他这两重属性。郁氏就是太明白这一点了,身为一个女子,她熟谙并且适应了如今的社会规则,同时作为一个母亲,她要用自己了解到的生存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女儿。按照原有的历史发展,王世如被她培养成了一个标准的名门淑媛,对父母孝顺,对兄嫂和睦,讨得一家人欢心,嫁人之后为夫家生育了五个子嗣,王世贞在祭文中说她“既归张氏,克勤勒克俭,执妇道,无毫发过"。可以说世人对一个女子的最高要求是什么样子,郁氏就把女儿塑造成了什么样子,期间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
她疼爱女儿的方式,或许放在后世是要被嘲讽、抨击的,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却是当之无愧的一片慈母之心。
王仔拿起妻子放在自己面上的书,翻到她特地折起来的那一页。这一看,他也惊了一跳。
他万万没有想到承道宫敢教这种东西。
郁氏道:“承道宫那儿,就不叫咱们如姐儿去了吧?”虽是商量的口吻,但话里话外却显露出不容反驳的意思。王怪没有马上回应,他把承道宫发的几本书都大致看了一遍,不求甚解,只求了解个大概。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最不起眼的《文集》上面。《文集》前半截收录了一些优秀的八股范文,但后半截却细细讲解了常用的几种公文,包括奏本、题本、揭帖、表笺等等。学完这本书,也就掌握了最基本的公文写作技巧。问题是,只有朝廷官员才需要懂得怎么写公文,非朝廷官员,一辈子也用不上这些技巧。
明面上承道宫的学子将来大多数都是小吏,优秀者也不过当个末流学官,这跟承道宫教授公文写作是矛盾的。
王怪察觉到了皇帝的真实心意,因此面对郁氏的询问,他面露难色,沉默不语。
沉默有时候就是一种回答。
郁氏压着火,再度问道:“你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呢?”王将合上书册,沉吟片刻,试图说服妻子:“唐时武皇在位,女官兴盛,如今大明朝出了一位女太子,又是天生的圣人之资,眼见得又要效仿武皇故事。咱们如姐儿既然撞上了此等良机,便该好好把握,莫要错失了机缘。”郁氏同他争论:“机缘!机缘!往后几十年的事,谁也说不准,若事有不谐,她连嫁人这条退路也没有了。”
说到此处,郁氏眼中浮出泪光,忙别过脸去举袖拭泪。原本夫妻二人的打算是让女儿去承道宫试试,若能够有所发展,自然皆大欢喜,若不能有所发展,还有回家嫁人这条退路。可如果学的是这种离经叛道的东西,哪里还有什么退路可言,稍微讲究点的人家都要嫌弃。
见妻子伤心落泪,王仔忙拢过她的肩膀,温声细语劝慰:“也不一定就有你说的那么坏,我听闻陛下在承道宫上砸了上百万两银子,总不至于就为了栽培几个小吏?况且承道宫连怎么写奏本都教,必然是因为陛下对学子寄予了厚望。咱们如姐儿是个有天资的孩子,未必不能有所作为。”郁氏气得捶他:“你口口声声说她未必不能有所作为,怎么不敢担保她一定能获得前程?”
王怪面露尴尬:他要真能担保这个,就不单单叫女儿去承道宫读书了,早就把两个儿子也送去了。
郁氏气的就是这个,她嫁作了王家妇,记在了太仓王氏的族谱上,百年后享的是太仓王氏的香火,自然也盼着太仓王氏兴盛不衰,不然她当初也不会同意把女儿送到承道宫,但她绝不愿为了王氏的兴盛而叫如姐儿承担孤老终生的风险王仔宽她的心:“将来如姐儿实在嫁不得良人,咱们王家又不是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