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赎来了> 第三十五章 风雨欲来 帝心坚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五章 风雨欲来 帝心坚定(1 / 2)

大婚的喜庆余温,如同坤宁宫庭院中那几株晚开的桂花,香气馥郁却日渐淡去,最终融入了深宫日复一日的静好岁月中。转眼间,夏玉溪入主中宫已近半载。

这半年的时光,对于慕容云泽和夏玉溪而言,是真正意义上新婚燕尔的甜蜜与磨合。慕容云泽虽日理万机,但除非有紧急政务或必须留宿乾清宫批阅通宵奏章,他大多时候都会回到坤宁宫用晚膳,与夏玉溪共享一段温馨的闲暇。他们会聊聊各自的日常,慕容云泽会说些前朝不算机密的趣闻或烦恼,夏玉溪则会分享六宫管理的琐事或她读某本史籍的心得。有时,慕容云泽兴致来了,还会亲自铺纸研墨,教夏玉溪写一种新字体,或是听她弹一曲新学的古琴。窗外或月色如水,或细雨霏霏,窗内红袖添香,琴瑟和鸣,充满了寻常夫妻的烟火温情与精神契合。

夏玉溪将皇后职责履行得越发娴熟得体。她不仅将六宫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赏罚分明,使得宫内风气肃然,更因她待人宽和,体恤下人,赢得了宫人发自内心的敬爱。她定期召见有品级的命妇,言语得体,恩威并施,逐渐在贵妇圈中树立了威望。对于慕容云泽,她更是悉心照料,饮食起居无不周到,是他稳固可靠的后方。朝野上下,对于这位年轻皇后的贤德之名,赞誉日渐增多。

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祥和的表面下,一丝不易察觉的暗流,随着时间推移,开始悄然涌动。这暗流的源头,便在于——皇嗣。

帝后大婚已近半年,中宫皇后却迟迟未有怀孕的喜讯传出。这在寻常百姓家或许尚属正常,但在皇家,尤其是在慕容云泽这位年轻帝王、且后宫目前仅有皇后一人的情况下,便成了某些人眼中“至关重要”甚至“亟待解决”的问题。

起初,只是一些零星的、小心翼翼的试探。某位宗室老王叔在节庆家宴上,借着酒意,委婉提及“陛下春秋鼎盛,当广衍皇嗣,以固国本”;某位负责记录帝王起居注的官员,在例行汇报时,隐晦地提到“中宫承恩已久,望天佑早降麟儿”。慕容云泽对此或一笑置之,或淡淡驳斥,并未深究。

但很快,这股暗流便不再满足于窃窃私语,开始形成公开的奏议。这一日朝会,处理完日常政务后,礼部尚书,一位年高德劭、以恪守礼法著称的老臣,手持玉笏,出列躬身,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响彻大殿:

“陛下,臣有本奏。”

慕容云泽端坐龙椅,目光平静:“讲。”

“陛下,”礼部尚书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自我朝立国,祖宗旧制,帝王为绵延国祚、平衡阴阳,向有选秀纳妃之规。今陛下登基已近三载,大婚亦过半载,然中宫至今未有喜讯。臣斗胆进言,为江山社稷计,为皇嗣昌盛计,应循祖制,敕令礼部及内务府,筹备选秀事宜,广选良家淑女,以充后宫,早日为皇家开枝散叶,此乃稳固国本之要务也!”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不少官员,尤其是那些家中有适龄待字闺女、或本就对皇后独宠心存疑虑的保守派,纷纷露出赞同或期待的神色。

慕容云泽面色不变,眼神却微微冷了几分。他尚未开口,另一位御史台的官员也出列附和:“尚书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后宫虚悬,非国家之福。中宫贤德,然皇嗣之事关乎国运,宜未雨绸缪。选秀纳妃,非为私欲,实乃遵循古礼,彰显陛下敬天法祖、重视宗庙之心啊!”

紧接着,又有几位官员出列,引经据典,从周礼讲到汉制,从“多子多福”讲到“雨露均沾”,言辞恳切,仿佛若不立即选秀,江山便有倾覆之危。

龙椅之上,慕容云泽静默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上的龙首雕刻。他目光扫过殿下那些慷慨陈词或暗自点头的臣子,心中清明如镜。这哪里是什么单纯的“遵循祖制”、“稳固国本”?背后交织的是各方势力的盘算:有想借此机会将自家女儿送入宫中,攀附皇权、光耀门楣的;有担心皇后一族势力坐大,试图引入新人加以制衡的;也有部分确是出于对皇嗣问题的传统担忧的。

他心中涌起一股烦躁与冷意。他与溪儿新婚燕尔,感情日笃,他享受这种彼此唯一、心灵相通的亲密,从未想过要第三人插入其中。皇嗣固然重要,但他相信与溪儿会有自己的孩子,只是时间问题。这些臣子,为何如此迫不及待?

“众卿之意,朕已知晓。”待几位大臣陈述完毕,慕容云泽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选秀之事,关乎礼制,亦关乎朕之家事。祖宗旧制,朕自然知晓。然,朕与皇后新婚未久,此事不必急于一时。容后再议。”

他试图用“容后再议”将此事暂时压下。

然而,提议者显然有备而来。一位素来与太后娘家有旧的宗室郡王出列,语气带着几分倚老卖老:“陛下!‘容后再议’恐非良策。皇嗣乃国本,关乎天下安危,岂能儿戏?中宫若是一直……”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言辞过于直白,改口道,“若是一直福缘未至,难道陛下就要空置后宫,令天下臣民不安吗?还请陛下以社稷为重,早作决断!”

这话已然带着几分逼迫的意味。慕容云泽的脸色沉了下来,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