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第314章 断其根,毁其庙,断其妄念,斩其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4章 断其根,毁其庙,断其妄念,斩其黑(2 / 4)

大户盘根错节,宗族姻亲连成一片,田亩挂靠、诡寄、隐匿之风,比之秦、晋两地,何止十倍!

若按部就班,依着旧例,挨家挨户去清丈,非但旷日持久,三年五载也未必能有个结果,且必定要为那些油滑如泥鳅的胥吏所乘,上下其手,层层掣肘,最后定然是一事无成,反倒惹得一身骚臭。”

“故而,臣在浙江各府县皆设立了‘清丈队’。此衙门不属布政司,不归按察司,更不受地方府县掣肘。一应人等皆由臣亲自简拔。凡有胆敢阻挠、串联、煽言者,无论士农工商,一概以对抗新政、动摇国本论处,先斩后奏!”

他顿了一顿,似乎是在回味那股子血腥气,语气也变得愈发冷冽,如同冬日里舔过刀锋的舌尖:

“嘉兴府海宁县陈氏乃是地方上数一数二的望族,其族出过两任知府,门生故吏遍及全浙。此次清丈,此族倒也识些眉眼高低,不敢学那无知蠢汉公然聚族抗拒。

却在背地里指使族人、长工、佃户,做些阴私的小动作。或谎报亩数,将百亩良田说成十亩薄地;或指东为西,将自家的水田指成邻家的荒丘;更有甚者,竟敢暗中寻衅,威胁清丈小组成员的家小……”

“臣闻报后,未曾与地方官府透一个字。当夜便亲提抚标营三百铁骑,一夜之间将那陈氏宗祠并其为首主事的几房大宅,围得如同铁桶一般,连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第二日天明,当着全县赶来看热闹的士绅百姓之面,臣下令将那高大巍峨的宗祠牌坊当场推倒!将为首主事之人,无论老幼,尽皆白布蒙头,枷锁锁颈,从家中拖拽而出,当街示众!”

“经连夜审问,其族数代人隐匿的‘寄免田’、‘诡寄田’,竟多达三千一百二十亩!臣当即依陛下钦定之《田亩申报惩奖条例》,将其隐田尽数抄没充公,主犯拟判流放辽东,与那冰天雪地里的野人为伍。其族中子弟,无论嫡庶,三代之内,不得再与科考,断了他们读书做官的念想!

此雷霆一击,如利刃剖心。此例一出,全浙震动,人心震慑。不过三日之内,整个嘉兴府,那些昨日还满脸不屑的士绅们便一个个抢着、挤着,主动前来官府申报隐田、补缴历年欠税,计一万七千馀户,衙门前的石板几被踏破。其景象蔚为壮观,真真是一夜之间,换了人间。”

说到这里,洪承畴仿佛才记起什么似的,从宽大的袍袖中,取出一本装帧精美的厚厚帐册,那封面是用上好的湖州蓝缎裱糊的。

他双手捧着,躬身道:“此乃臣整理出的总册,各项数字,毫厘不爽,请陛下御览。”

侍立一旁,一直垂手摒息,仿佛不存在的王承恩得了皇帝一个眼色,连忙迈着一双碎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帐册,又轻手轻脚地转呈至御案之上。

洪承畴缓缓挺直了身子,继续奏道:“陛下,截至臣离浙赴京之前日,全浙十一府已清出各类隐匿田亩总计八十二万三千馀亩,臣与司官们仔细算过,预计此一项,每年便可为朝廷增补税银五十万两以上!

臣自知,此举之后,全浙士绅已视臣如蛇蝎寇仇,私下里咒骂臣为‘洪屠夫’、‘抄家抚台’者不计其数。

然国库不充,则新政无以立足;军饷无以为继,则边关难以安枕;陛下心中那中兴大明的宏图伟业,亦不过是镜花水月,画饼充饥。

为社稷千秋计,臣不敢爱惜己身之羽毛,更不敢顾惜这一身人人唾弃的骂名!”

他这番话说得是斩钉截铁,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带着浓重的血腥味儿。

一直沉默不语,仿佛神游天外的孙传庭,在听到“八十二万亩”、“五十万两”这两个仿佛带着魔力的数字时,那清癯的面容上,紧锁的眉头已然拧成了一个疙瘩,几乎要夹死一只苍蝇。

待洪承畴那充满杀伐之气的话音刚落,他再也按捺不住,霍然转过头来,那双眼睛里此刻竟是目光如电。

“亨九兄!”孙传庭的声音低沉而严肃,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瞬间打破了洪承畴一手营造的恐怖氛围,“孙某冒昧,敢问一句,你这究竟是在为浙江刮骨疗毒,还是在遍地埋下干柴烈火,只待一颗火星,便要熊熊燃烧起来?”

“哦?”洪承畴闻言,眉毛轻轻一挑,缓缓转过身来,对着孙传庭,那张白净斯文的脸上竟浮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笑意冰冷,并未抵达他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

孙传庭却根本不理会他那诡异的笑容,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声音里带着一股子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厚重:

“浙江不同于你我所熟知的陕西。彼处民贫地瘠,百姓所求,不过一口饱饭,故而人心思定。此处却是鱼米之乡,文风鼎盛,千百年积淀下来,民富而心骄,士子风流,最重脸面。你这般酷烈手段,不分青红皂白,将所有士绅一体推向朝廷的对立面,固然是快刀斩乱麻,有一时之奇效。

可你是否想过,万一他们从此心怀怨望,将这不满的种子如同鬼魅一般深埋进心底最阴暗的角落。

于政令处,他们处处消极应对,阳奉阴违,暗中掣肘;于乡野之间,他们散播流言,编排出各种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