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我是大明瓦罐鸡> 第563章 东夏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3章 东夏国(2 / 9)

高煦心里早有盘算,打算一口气同时着手建设八座城池。给这些城池取名时,他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取了灵感,便依次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为名。而这八座城,无一例外,全都选址在了关西境内,彼此遥遥相望,隐隐构成了一片相互呼应的格局。

除了给城池改名,朱高煦连这片土地上国家的名字也打算换一换。“扶桑”二字,他听着总觉得透着几分晦气,心里不大受用。往后,这片土地上的国家,便要叫做“东夏”了。

东夏国眼下的人口数量确实不算多,这让朱高煦心中早有了规划。他打算等眼下正在着力推进的城池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后,就把国内的百姓们有条不紊地分配到新建的八座城市里去。他心里清楚,以这八座城池的规模和容量来看,容纳下东夏国现有的百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是绰绰有余,能让大家都有安稳的居所。

至于日后,随着人口逐渐增长,那时再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规划、建设其余的城池也不迟,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先把这八座城池的基础打牢。

这时,手下人前来禀报有关地方上可能出现贼寇滋扰的情况,朱高煦听完后,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脸上并没有露出过多的担忧,显然没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暂时先不用去理会他们,”他语气平静地吩咐道,“你让下面的人继续专心忙手头的建设事宜,不要受这件事干扰。过段时间,我会让石当从军中抽调一些士兵,让他们在各个城池的外围仔细寻访巡查,务必加强戒备,尽量不让那些贼寇太过猖獗,影响到百姓的安稳和城池的建设进度。”

陆青叶所说的那些贼寇,并非寻常的山匪流寇,而是当年朝廷出兵剿灭扶桑时,侥幸逃脱后躲进深山的扶桑士兵与百姓。这些年来,朱高煦从未松懈过对这些余孽的清剿,前后派遣了不少人手进山搜捕,可这片山区实在太过广袤,山林茂密、地形复杂,那些扶桑人若是一心藏起来,躲在隐秘的角落,新城的士兵们即便仔细搜寻,也很难将他们彻底找出来。

即便到了现在,朱高煦也清楚,想要把所有潜藏在山中的扶桑人一一揪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所以他才打算让石当带人加强防备,在各城池周边布下巡逻的人手,时刻留意动静。

不过话说回来,这群躲在山里的扶桑人,其实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他们人数有限,又缺衣少食,缺乏足够的补给和像样的武器,根本没能力对新城发起像样的攻击,最多也就是偶尔在城郊附近偷偷摸摸地搞点小动作,比如偷些粮食、毁坏几处田埂,或是在夜里制造些零星的骚扰,说到底,不过是让人觉得有些厌烦,像颗不起眼的小石子,硌得人不太舒服。

“好的,夫君你不用多管,我去找石当说一声便好。”陆青叶柔声应道,她深知朱高煦眼下还有诸多繁杂事务需要处理,便主动将这件事揽了过来,不想让他再分神。

“也好!”朱高煦没有拒绝,他确实分身乏术,手头的事情一桩接一桩,需要时刻关注着东夏国各地的建设进展与民生动态,丝毫不敢懈怠。

如今东夏国那八座新建城池的官员,大多是些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虽有干劲与热忱,却普遍缺乏主持城池建设的经验。在推进工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考虑不周或是行事疏漏的地方,朱高煦必须时时留意,一旦发现错误之处,才能尽早叫停并加以纠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耗与延误。

二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前走着,不多时,朱高煦便来到了天城南边。和天城城内一样,这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少百姓正忙着盖房子,这些房屋正是为即将建设的村庄所准备的。

在这个时代,社会的根基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土地,农耕是维系民生的根本,农民在人口中依然占据着绝大多数。深知这一点的朱高煦,在规划大城市建设的同时,也没忘了兼顾农业发展。因此,他特意让人在各个城市的周边,仔细勘察并规划出合适的农村定居点。这些农村定居点有一个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距离农田非常近,如此一来,农民们日常耕种、打理田地就会方便许多,能节省不少往返的时间和精力,更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

在探寻适宜定居的村落时,朱高煦发现,大部分被找到的聚居点竟是昔日扶桑人留下的村庄。对此,他心中并未泛起多少波澜。毕竟,扶桑人并非愚钝之辈,这片土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本就是农耕定居的上佳之选,他们当初选择在此附近繁衍生息,实属情理之中。

面对这些前人留下的土地与村落,朱高煦自有打算。对于那些遗留下来的破旧屋舍,他毫不犹豫地让人拆除推倒,计划在原地重新规划建造,让这片土地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居民。而对于那些新发现的、尚未被开垦的荒僻土地,他则特意派遣了经验丰富的专人负责,组织人力开垦耕耘,将沉睡的沃土唤醒。同时,按照统一绘制的图纸,在这些新开发的土地上搭建样式规整、布局合理的房屋,力求让每一处定居点都既实用又有序。

当然,这些浩大的工程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其中的繁杂与艰辛。从开荒拓土的亩数多少,到参与建城时搬运砖石、搭建屋舍的具体付出,乃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