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起袖子,投入到了这项伟大的工程中。
接下来的两天,成了孙连城和整个办公室的噩梦。
卢望海就像一台加满了油的永动机,不知疲倦地分类、扫描、录入。
办公室里除了打印机和扫描仪的嗡嗡声,就只剩下他充满干劲的翻纸声。
孙连城那几个“待处理”的宝贝纸箱,他最后的安全堡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瘪了下去。
两天后,当卢望海将一个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支持关键词检索和模糊查询的电子索引数据库展示在孙连城面前时。
孙连城知道,自己的“宇宙”,塌了。
他再也没有借口把文件堆在角落里积灰了。
市委书记李达康很快就听说了卢望海的“英雄事迹”,特意把孙连城叫到了办公室。
“连城,看来沙书记给你送来一员猛将啊!”
“怎么样,有这样一位得力的副手,你这个'刹车片'也能轻松点了吧?”
孙连城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有气无力地回答:“是啊,是啊,轻松多了。”
他顿了顿,发自肺腑地补了一句:“我感觉自己快要被优化了。”
从李达康办公室出来,孙连城走在走廊上,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
退无可退,便无需再退!
咸鱼的生存空间,必须由自己来扞卫!
既然无法在“勤奋”这个维度上战胜对手,那就只能从别的方面寻找突破口。
他回到办公室,看着依旧在优化数据库的卢望海,下定了决心。
必须找出这个“完美干部”然后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把他“晾”起来,让他去负责一些无关紧要但又耗费精力的工作。
比如,研究全市公务员的星座与工作效率的关联性之类。
他把自己的忠实下属张华叫到一边,压低声音,神情严肃地吩咐:
“小张,你去一趟组织部,把卢主任的原始档案全部调过来,
包括他从小到大的所有学籍资料,一份都不能少。我要亲自审查。”
张华立刻点头。
孙连城又补充了一句,眼神里闪着智慧的光芒:
“记住,不要用常规流程。用我们办公室最新版的《干部背景交叉验证程序手册(第四修订版)》去核验。”
那本手册,是孙连城“混沌理论”
里面充满了各种吹毛求疵的审查条款,
旨在通过无限复杂的程序来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张华领命而去。
两天后,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开。
张华走了进来,神色有些古怪。
他将厚厚一摞档案放在孙连城桌上,然后关上门,凑到孙连城耳边。
他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困惑和惊奇:
“书记,档案……档案本身没问题,堪称完美。从小学到大学,年年三好学生,履历光鲜,没有任何污点。”
孙连城眉头一皱。
这不可能。
“但是,”
张华话锋一转,表情变得极其精彩,像是看到了世界上最荒诞的悖论,
“我按照手册第7章第32条,关于‘核查干部在公开网络社区中的历史言论记录’的规定,设法查到了卢主任高中母校当年的校报……”
张华停顿了一下,表情变得更加奇怪。
“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