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第383章 静候天灾!他把官帽押在了洪水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3章 静候天灾!他把官帽押在了洪水上!(2 / 3)

音,打破了沉寂。

“我来吧。”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声音的来源。

孙连城。

他缓缓抬起头,脸上没有半分临危受命的凝重,反而带着一种……探究式的、学究般的淡然。

高建愣住了。

叶重也愣住了。

连刚刚还在为难的周梁,都一脸错愕。

防汛工作,是技术活,是工程活,是需要跟泥巴、沙袋、挖掘机打交道的苦差事。

孙书记您一个务虚的、搞思想工作的领导,来凑什么热闹?

“孙书记,这……这项工作很具体,很繁琐……”周梁试图委婉地提醒。

孙连城却摆了摆手,打断了他。

他站起身,缓步走到地图前,目光没有落在那些标着危险等级的红色区域,而是落在了那条蜿蜒的蓝色线条上。

“水,”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乃万物之源,其性至柔,亦至刚。”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变得有些诡异。

几个常委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他又开始了”的无奈。

水利局的几个技术干部,则是一脸茫然,仿佛在听天书。

只有高建,眼睛倏地亮了一下。

他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仿佛预感到了什么。

孙连城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他像是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总是想着,如何去‘堵’,如何去‘防’。用堤坝去对抗它,用工程去束缚它。这是人与自然的对抗性思维。”

他伸出手指,虚空地划过银龙河的走势。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去‘顺’?去‘导’?”

“洪水,是灾难,也是一种‘系统’的自我调节。它在用最极端的方式,释放积压的‘势能’。我们为什么不能从更高的维度,去理解这种释放?去思考人与水的关系,如何从‘对抗’,走向‘共生’?”

他的话,越来越玄。

“所以,我请求负责银龙河下游段的风险评估和预案撰写工作。”

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我不想从工程的角度,我手下也没人懂工程。”他坦诚得可怕,“我想换个思路。我想从哲学的层面,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哗——”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极力压抑的骚动。

疯了。

这孙书记,是彻底走火入魔了。

用哲学去防汛?

这是什么操作?等洪水来了,跟洪水讲道理?告诉它“道法自然”,请它从别处走?

周梁副市长的脸,已经憋成了猪肝色。

他想反驳,却又不知道从何驳起,因为对方的逻辑,根本就不在三界之内,无从下口。

高建市长却猛地一拍桌子!

“好!”

这一声“好”,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高建激动地站了起来,双颊泛红。

“孙书记,高屋建瓴!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他快步走到孙连城身边,指着地图,声音里充满了发现新大陆的兴奋。

“我们天天盯着数据、模型、工程参数,思想僵化了!我们缺的是什么?缺的正是这种‘降维思考’的哲学智慧!”

“用哲学指导防汛!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理论创新!”

高建回头看向周梁:“周市长,你别觉得这是务虚。你想想,‘理研院’最近那篇关于‘自组织临界态’的论文,不就是孙书记用‘顺其自然’四个字点拨出来的吗?防汛工作,不也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吗?说不定,孙书记这次又能‘看’出什么我们凡人看不见的天机!”

高建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想笑的人头上。

是啊。

“理研院”。

那个由市长亲自批示、财政拨款二十万、专门研究“孙连城思想”的官方智库。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谁敢说孙书记的“哲学”没用?

万一他真能“悟”出什么东西来呢?

万一到时候,市长拿着“哲学防汛”的成果报告,问你“你为什么当初不理解”呢?

一瞬间,会议室里的风向,彻底变了。

怀疑变成了期待。

荒诞变成了前瞻。

市委书记叶重,一直没说话。

他看着并肩站在地图前的孙连城和高建,一个仙风道骨,一个激情澎湃,最终,他只是沉稳地敲了敲桌子。

“那就这么定吧。”

“由孙连城同志牵头,负责银龙河下游段防汛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顶层设计’。周梁同志全力配合,负责具体工程实施。”

“一个务虚,一个务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叶重书记一锤定音。

孙连城强忍住内心的狂喜,脸上依旧是那副悲天悯人的、仿佛在思考宇宙终极奥秘的表情。

他冲着叶重和高建,微微颔首。

成了。

他拿到了官方授权,去执行他那完美的“作死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