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转世为皇:逆天求生路> 战争形势的突然变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争形势的突然变化(1 / 3)

加冕典礼结束后,拉乌尔的军队立即与东部边境的戈蒂洛瓦人展开交战。戈蒂洛瓦人是帝国境内的少数族群,长期以来一直享有自治权。

戈蒂洛瓦族居住在贯穿东大陆中部、呈南北走向的“滕托山脉”宜居山区。他们以山林狩猎为生,身材虽矮小,却是天生的优秀战士。

他们的英勇善战早已闻名滕托山脉两侧,尤其是在山地腹地防御时,更是从未战败。帝国之所以允许他们自治,或许正是因为深知难以将其征服。

如今,他们凭借独特的游击战术,持续牵制拉乌尔的军队,为我们争取了充足的备战时间。

“戈蒂洛瓦人一直在追击拉乌尔军,却几乎没有遭到反击——看来拉乌尔军正在放弃东部与南部的城市,全力向舒兰山进发。当然,那个伪王拉乌尔也在军中。”

然而,戈蒂洛瓦人也有明显弱点:为避免引起帝国贵族与皇帝的猜忌,他们刻意不配备任何攻城武器。这意味着他们难以攻占拉乌尔公国的城市,即便拉乌尔军不反击,戈蒂洛瓦人的牵制任务也已接近极限。

顺便一提,我作为现任皇帝,始终称拉乌尔为“伪王拉乌尔”——和对待阿基卡尔叛军一样,我已依法剥夺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的所有头衔,这是皇帝的合法权力。但拉乌尔与奥古斯特拒不承认,坚称头衔是他们的合法继承。

“这举动实在大胆……不,是太过冒险了。”正如萨洛蒙所说,拉乌尔军的行动与以往的敌人截然不同。

舒兰山的防御工事、我亲征的威慑、戈蒂洛瓦人的钳形攻势……种种局势本就迫使伪王拉乌尔不得不向舒兰山进军,可他放弃东部与南部城市的决定,仍显得过于极端——要知道,为了守住这些城市,拉乌尔军此前一直忍受着戈蒂洛瓦人的游击战。

顺便一提,拉乌尔·普雷滕德(伪王拉乌尔)虽是前首相之子,却素有“勇猛善战”的名声,据说常代替驻守帝都的父亲指挥军队。

“所向披靡、深受士兵爱戴、未来可期的帝国元帅”——这是前首相派系掌权时,为他打造的宣传口号。他的真实实力虽无人知晓,但据瓦伦公爵评价:“他毫无指挥全面战争的经验”。事实上,截至目前,他也未展现出任何能让我们感到威胁的能力。

并非我放松警惕,只是没必要过度恐慌。

“或许是我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即便如此,我们的作战计划也无需改变。”面对塞德兰子爵的担忧,我明确表态。

目前我方集结的兵力不足七千人,但舒兰山已驻扎着法比奥·拉米特侯爵的军队、彼得·珀尔率领的阿图卢部落,以及约一万名民兵(估算)。此外,马尔多萨侯爵与埃泰克伯爵的军队虽兵力不明,也正朝舒兰山推进,加起来总兵力应远超我方当前规模。

这些力量或许暂时只是舒兰山上的“摆设”,却能起到威慑作用,像稻草人般牵制敌军注意力。

“接下来,请各位看这张地图。”德弗罗说着,展开一张羊皮纸。

(插图:ten绘制)

“这是?”

“是我从间谍那里收集情报,汇总而成的当前战局图。”

这着实令人惊讶——“洛泰尔守护者”与“艾因的讲述者”向来关系不和,要他们共享情报本就不易。虽说作为皇帝,我自然希望各方能通力合作,若他们互不配合,我反而会陷入麻烦,但此刻能看到整合后的战局图,仍超出预期。

“图中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各派系领土:我们‘皇帝派’、伪王拉乌尔领导的‘拉乌尔派’、宣布独立为阿基卡尔大公国的奥古斯特领导的‘阿基卡尔奥古斯特派’,以及菲利普领导的‘阿基卡尔菲利普派’。”

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死后,他们的子嗣西吉斯蒙德(拉乌尔)与奥古斯特发动叛乱,分别建立拉乌尔大公国与阿基卡尔大公国。我作为皇帝,自然不承认他们的独立,决定出兵镇压——这便是帝国陷入内战的根源。

随后,这两个派系搁置“首相派”与“摄政派”的旧怨,结成“大公联盟”共同对抗我;与此同时,阿基卡尔内部又分裂出菲利普派,自称“合法继承人”,至此,帝国境内形成四派混战的局面。

过去两个月,皇帝派的势力显著扩张,但这种扩张更多是“逐地收服”——即便在我直接管辖的领土内,仍有不少子爵、男爵无视我的命令,阳奉阴违。

“不过,阿基卡尔战场已陷入泥潭,原阿基卡尔王国的贵族们四处作乱,这张地图或许已无法完全反映真实战局。”

要全面呈现瞬息万变的战场本就困难,我推测这张地图上的颜色,仅代表各派系在该区域的“相对优势”。

“但目前最重要的,仍是拉乌尔军的动向。”

正如塞德兰子爵所言,我们可暂时搁置阿基卡尔战场——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是我设计的“消耗局”。

此前巡演时,我亲眼目睹原阿基卡尔王国贵族对帝国的敌意——这一切的根源,是前任皇帝曾在邦古达特帝国建立初期,向他们许诺优厚条件,却在事后背信弃义,夺走他们的领土。

这些贵族如同“毒瘤”,只要他们存在,阿基卡尔地区就难以治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