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莱德拉几乎未作抵抗便投降了——守军寡不敌众,城墙又已出现破洞,换作任何人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与莱德拉的和平协议很快达成,唯一的条件是“彻底拆除城墙”,统治莱德拉的子爵及其居民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我对反叛城市向来相对宽容,但在“拆除城墙”这件事上,却毫不让步。那位子爵起初颇有微词,可当我提出替代方案——“补偿粮食、剥夺子爵头衔”时,他立刻同意拆除城墙,与帝国阵营议和。
谈判仅持续了一个小时。
若等到敌军主力抵达,莱德拉终究还是要投降,从战术上看,他们本可以选择“毒水井、藏粮食”的抵抗方式,但从政治层面,这会彻底激怒帝国,绝非明智之举。
军需品的处理也是同理。伪王拉乌尔的军队可以肆无忌惮地掠夺帝国领土——他们的政治目标是“夺取皇位、没收反对者领土”,而非“统治帝国”,即便激起民众怨恨,也无需在意,毕竟他们本就没有长期统治的计划。
可我的目标是统一帝国……若民众憎恨我,会严重影响未来统治,因此我绝不能做“掠夺粮食、破坏农田”之事。但拉乌尔军大概率会这么做,这也是我在皇帝势力范围前线修建防御工事的原因之一。
之后,大炮继续轰击城墙——虽已获准拆除,士兵们却不知从何下手。炮击难免产生噪音,但对莱德拉居民而言,战败后能保全性命与财产,已算是“极其宽容”的待遇。
最终,由于减少了火药用量,弗洛基炮无法彻底摧毁城墙,但通过调整角度,勉强能击中关键部位;火炮的热量输出降低,发射石块的速度也只略微减慢,这样的威力已足够辅助拆除。
至于火炮的耐用性——弗洛基炮的炮管裂缝在第二天便扩大,卡尔沃炮的裂缝也在两天后出现,两门炮因存在安全隐患被弃用。这些大炮本就是运到山上的备用装备,扔掉一门也无妨。
裂缝大到即便落入敌人手中,也难以修复,但为防万一,我们决定彻底拆解。负责拆解弗洛基炮的贝尔贝魔法士兵,用高温熔化并扭曲了铁质炮身,可将其彻底摧毁到面目全非,还是花费了不少时间。
趁他们忙碌时,我偷偷拆解了卡尔沃炮——用【火焰射线】像切黄油般切开炮身。这种魔法可从多个远程“发射点”操控,仅用几秒就将炮身彻底摧毁。不出所料,它对金属的破坏力极强。
【火焰射线】的弱点是“惧怕雾、水、镜子”,尤其是雾——战场上常有雾气弥漫,会大幅削弱魔法效果。
对外,我们宣称是薇拉·西尔维用魔法摧毁了大炮,如今已没人会质疑她的能力。
大炮无法摧毁的城墙残余部分,只能靠人工拆除,本质上成了魔法士兵的“土木工程”。在这方面,薇拉·西尔维的能力无人能及——看她用魔法拆墙,像孩子玩积木般轻松天真,可看着一堵堵城墙轰然坍塌,又着实令人心惊。
与其将残存城墙留在原地,给敌人留下可利用的防御工事,不如将拆下来的石块运到舒兰山,用于加固山上的防御。
我再次意识到,魔法士兵确实是军队中的强大力量——贝尔贝的魔法士兵通过破坏地基,逐一摧毁城墙,只要附近魔力未耗尽,他们的工作效率堪比地球的现代工程设备。
但这种高效在实战中并不常见——远距离施放强力魔法会消耗大量魔力,如今我们是“拆墙”而非“作战”,可以近距离施法,才能高效摧毁墙体。
实战中,敌人会从城墙顶部或缺口发起反击,因此基本战术是“魔法士兵躲在步兵身后,借助掩护施法”,像这样毫无干扰地拆墙的机会,极为罕见。正因如此,火炮才会在战场上不断发展。
顺便一提,魔法士兵往往更擅长“破坏”而非“创造”——即便是魔像,一旦魔力耗尽,也会回归泥土。因此,我在舒兰山修建防御工事时,并未让魔法士兵参与主力建设。当然,也有少数魔法士兵能建造“魔力耗尽后仍不坍塌”的土墙,但更多魔法师只能建造“魔力消失后就会垮掉”的临时工事。魔法士兵虽强,却也存在诸多局限。
总之,莱德拉的拆除工作仍在继续,马尔多萨侯爵与埃泰克伯爵的军队也终于抵达舒兰山,与主力汇合。
马尔多萨侯爵曾是前首相派系的核心人物,地位仅次于前首相,他的领地向西延伸至帝国首都所在的皮尔迪郡,曾与前首相的领地形成“夹击首都”之势,极大地巩固了前首相的权力。
可前首相在加冕典礼上被杀后,马尔多萨侯爵的领地被帝国直属领土与努巴尔伯爵领“半包围”,他随即背弃伪王拉乌尔,投奔帝国阵营。截至目前,他的举动并无异常,此次带来了三千五百人的军队。
至于埃泰克伯爵的军队——正如之前通报的那样,这位年轻的伯爵并未亲自前来,此次率军的是两千名士兵。与同级别的努巴尔伯爵仅能派出一千人相比,两千人的兵力足以体现诚意。此外,代替伯爵出征的是两位贵族特里斯坦·勒·富尔德兰子爵与萨缪尔·勒·博古斯男爵。
特里斯坦·勒·富尔德兰是埃泰克伯爵的监护人,负责领地内政。我有些意外——没想到来的会是一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