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这样部署,一是为了阻止敌军攻占基亚马城,二是为了将敌军主力诱入山南陷阱;北侧则由三座山丘形成天然屏障,抵御敌军侧翼进攻。
若敌人试图从北侧侧翼包抄,靠近米夫山时,会遭到我方伏击,因此他们必须绕道,与北侧防线保持安全距离——这样一来,主战场就会集中在山南,符合我们的预期。
可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守住“除米夫山外的防线”,因此,北侧的防御准备也必须加强。
“最坏的情况是,需要一位贵族率军驻守米夫山——那里既没有护城河,也没有土墙,防御极其薄弱。”我说道。
当然,民兵无法承担这种任务,他们会迅速逃跑,只能派正规军驻守。
“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米夫山若被攻占,局势会很棘手,但我们确实没有足够兵力分兵驻守。为避免兵力浪费,不如加强前线防御……换句话说,主动拦截敌军,不让他们靠近米夫山。”布尔戈-杜克雷准将提议道。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选择一个能得到吉诺山支援的位置,集中兵力拦截敌军,避免被敌军分兵偷袭米夫山。
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我们的指挥官不够……”有人低声嘟囔,说出了所有人的担忧。
“是的,我们可以靠防御工事与‘王牌战术’弥补兵力不足,但指挥官,尤其是基层部队指挥官,实在太少了。”我无奈地说道。
若双方兵力相当,我会派一位封建领主进山重整民兵、指挥防御,可如今兵力不足,封建领主的军队只能集中在山外作战,根本无法分兵。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现实——或许敌人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正如塞德兰子爵所说,面对三万民兵,需要足够的人手“迫使他们战斗”。我们靠“将民兵困在山地”迫使他们作战,而敌人在平原上,只能靠排长等基层指挥官“阻止民兵逃跑”——在这个世界,“阻止逃跑”的手段就是杀戮,通过处决逃兵震慑其他人,这已是常态。
如此看来,敌方大概率也缺少基层指挥官。
“敌人为什么要特意征召三万民兵?”我再次提出疑问。
增加兵力未必是好事——这会加剧粮食短缺,拖慢行军速度;民兵战斗力薄弱,算不上有效战力,一旦溃散,还要花费精力“阻止”,反而拖累整体部署。
针对我的疑问,蒂莫娜提出一种可能性“敌人很可能计划对舒兰山发动‘人海冲锋’。”
事实上,我一直将舒兰山称为“堡垒”,并以此为号召集结力量。对敌人而言,要“攻克”这座战略要地,必须用足够多的兵力,才能承受住堡垒防御带来的伤亡。
“沃德伯爵,你们一共‘清除’了多少敌方侦察兵?”我转向沃德伯爵,询问情报情况。
“我们已将反侦察列为首要任务,只要发现敌方侦察兵,都会立即抓捕或消灭。”沃德伯爵回答,彼得·珀尔也补充道“自从我们进驻舒兰山,敌方侦察兵几乎无法靠近,他们很难摸清山上的真实情况。”
实际上,舒兰山根本算不上“能长期坚守的堡垒”——山上虽有井水和少量粮食,却无法支撑两万五千人长期消耗,目前全靠基亚马城输送补给。薇拉·西尔维、娜丁和几位领主分到了小屋,其他人都住在帐篷里,最初甚至有部分工人因营地空间不足,被迫睡在山坡上。
可如果敌人不知道这些……那他们集结三万民兵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肉盾。”我瞬间反应过来。
“是的,用民兵作为‘肉盾’,减少正规军的伤亡——这和魔法士兵召唤魔像掩护自身的战术原理相同。”蒂莫娜点头,“敌人应该很清楚,这场战斗一旦失败,他们将再无翻身机会。因此,即便牺牲三万民兵,只要能俘虏陛下或取下您的首级,对他们而言就是‘值得的’。”
这招或许有效,却极其卑劣——他们根本不把平民的生命当回事……不,这本就是贵族的一贯作风。
“敌人肯定也考虑过攻占舒兰山后的情况,所以才会尽可能减少正规军伤亡,为后续统治保留力量。”萨洛蒙补充道。
然而,即便只是“肉盾”,这三万人手中也握着武器——他们士气低落,却不代表毫无战斗力,绝不能忽视……这无疑给我们的防御增加了麻烦。
“沃德伯爵,继续加强反间谍与情报收集工作,务必摸清敌军的具体部署。”
“请陛下放心,交给我即可。另外,我还需汇报多兹兰侯爵军队的动向。”沃德伯爵随即呈上最新情报。
据报,多兹兰侯爵的五千名士兵正缓慢向舒兰山推进,且路线明显经过沃迪郡。
沃迪伯爵戈蒂埃曾担任宫廷侍从长,此前因作证指控“前皇帝遇刺案”相关人员被释放。他原本是前首相派系成员,返回领地后却立即向伪王拉乌尔投降,沃迪郡也彻底落入拉乌尔势力范围。
多兹兰军队途经沃迪郡时,竟未遭遇任何抵抗——这足以说明两者已达成默契。
“现在可以确定,多兹兰侯爵已是我们的敌人。”我沉声说道,“最坏的情况是,敌军兵力将再增加五千人。”
“臣与麾下将领已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