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四年的深市,冬意渐浓。
此时,宋青正在视察深市其中一个验收完成了的楼盘。
灰白色的外墙,整齐的窗户,以及已经开始进行绿化的园林,一切都符合他记忆中对“好房子”的模糊定义。
“宋总,八个楼盘,全部验收完成,就等您一声令下了。”李丽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宋青转过身,看向身后的一众万盛地产高管。
“辛苦了,各位。”宋青点了点头。
“接下来,就是定价了。李总,周边的情况摸清楚了吗?”
李丽立刻翻开手中的文档夹,语速清淅而快速:“已经详细调研过了。我们这八个楼盘,位置各有优劣,但整体地段价值都不错。周边在售的楼盘,均价普遍在3200到4300之间。根据我们的楼盘品质、设计、还有未来物业服务的溢价,我建议……”
“四个定位稍低的楼盘,定价在3500到3800元每平;另外四个定位高端的,定价在4200到4500元每平。平均比周边高出两百到三百块。”
“恩,就按这个价。我们卖的不是砖头水泥,是品质,是生活。记住,从设计图纸定稿的那天起,我们就注定和周边的楼盘不一样。园林是请了专家设计的,户型是反复推敲优化的,物业,”他强调了一下这个词。
“是我们未来立足的根本。贵,自然有贵的道理。”
几年前,他力排众议,将物业公司纳入集团直管,并推行了一套在当下看来近乎“奇葩”的服务标准——24小时响应,公共局域每日清洁,定期社区文化活动,保安严格值守且要求礼貌问好。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是浪费钱。
但现在,宋青相信,这将是撕开市场的一道利刃。
定价策略,就此敲定。深市房地产的平静水面下,一股新的浪潮正在蕴酿。
一个月后,万盛在深市的两个标杆楼盘,“万盛·雅园”滨江府”同日开盘。
寒风吹过,有人裹紧了大衣,队伍蜿蜒,排出老远。
“疯了,真是疯了!万盛的房子比旁边‘幸福里’贵了整整三百块一平!这钱够买多少东西了!”一个穿着工装棉袄的中年男人搓着手,嘴里抱怨着,眼神却在售楼部精致的模型和巨幅gg牌上来回扫视。
他旁边一个戴着金丝眼镜,干部模样的人接话道:“贵是贵点,但你看这环境,你看这户型,方方正正,南北通透。再看看‘幸福里’,密密麻麻跟鸽子笼似的。一分钱一分货嘛。”
“听说他们的物业特别好,保安都是退伍军人,楼道天天有人打扫,家里有点啥问题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女人对身旁的丈夫小声说着。
人群议论纷纷,期待、尤豫、比较、权衡,各种情绪在寒冷的空气中交织。
开盘正式开始,刹那间,原本宽敞明亮的售楼部变得人声鼎沸。
穿着统一制服的销售顾问们立刻被分割包围,讲解声、询问声、计算器按键声不绝于耳。
“先生,我们这套98平的三房,客厅开间达到四米二,采光非常好!”
“阿姨,您看我们的园林,这是请了苏州的师傅设计的,以后您下楼散步,就跟逛公园一样。” “车位!”
沙盘周围围满了人,样板间的信道几乎水泄不通。
销售们嗓子说哑了,脚步跑软了,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红光。不断有成交的铃声响起,一块块标着“已售”的小红牌被贴到销控表的房号上,刺激着尚未下定决心的客户。
当然,也有人摇头离开。一对年轻情侣在计算了首付和月供后,面露难色,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户型图,转身走向隔壁价格更接地气的竞争对手楼盘。
但更多预算相对充足,或者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的人,在反复比较后,做出了选择。
“就这套吧!”那位干部模样的眼镜男,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详细咨询和实地看了样板间后,终于掏出了银行卡,指着销控表上一套125平的四房,对销售顾问说道。
“我看了周边好几个盘,就你们这的设计最合理,物业听起来也靠谱。多花几万块,买个舒心值得!”
开盘的喧嚣持续了整整一天,乃至随后的几周。时间飞快流逝,转眼已是一个月后,临近农历新年。
万盛地产公司总部会议室里。
宋青坐在主位,听着李丽的月度销售汇报。
李丽站在投影幕布前:“宋总,各位同事,过去一个月,我们八个楼盘首战告捷!,凭借一线江景和顶级配置,首月售出118套!,也完成了35套的成交。”
“八个楼盘总计首月销售套数达到了……”
她报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和热烈的掌声。
这个成绩,在94,绝对堪称耀眼。
宋青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轻轻颔首:“大家做得很好。”
李丽接着道:“马上就要过年了,按照往年惯例,房地产市场会有一个短暂的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