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3章 抵达海城(1 / 2)

上完坟,情绪稍缓的四人,眼眶依旧红肿,江叶这才领着他们,走向那座在村中略显陈旧,却真正属于他们“家”的两层楼房。

这房子是江叶父母三十年前所建,与周边崭新的小洋楼相比,确实显得朴素甚至有些寒酸。

然而,在江德福四人眼中,这却是顶顶好的房子——坚固,整洁,有遮风避雨的瓦,有明亮的玻璃窗。

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院子,这里看看,那里摸摸。

江德福指着屋侧一片平整的水泥地:“小叶,这里以前有一大片竹林,我们小时候常在里面挖笋、躲猫猫。”

江有福则走到后院,望着如今种满花草蔬果的小园子,感慨道:“这里以前是块烂水田,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你太爷爷总愁没法子。”

江来福抚摸着老旧的墙壁:“这墙的位置,以前是猪圈嘞。”

江满仓指着门口的空地:“看这儿,以前有棵大槐树,夏天我们都在底下乘凉。”

江叶跟在爷爷们身后,听着他们指点着各处,诉说着与他认知中截然不同的过往,脸上不时露出惊讶的神情。

“啊?原来这里以前是竹林啊?”

“烂水田?我一点都看不出来!”

“还有大槐树?我从没见过的。”

……

他自打有记忆起,家便是如今的模样。

此刻听着爷爷们的讲述,他才知道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有着另一番截然不同的风貌。

时光就在这新旧对比的絮语中,缓缓流淌,将分离的岁月一点点缝合。

就在江叶老家热热闹闹认亲祭祖的同时,全国各地,凡是有老英雄归乡的地方,都上演着类似的场景。

每一处都有当地民众自发迎接,每一处都有无数手机镜头记录,每一处也都有地方媒体进行着深情的追踪报道。

这两日的网络上,几乎被这股“英雄归乡”的热潮完全占据。

无需特意搜索,推送的新闻、热搜的话题、朋友圈的刷屏,都在讲述着不同先辈的故事与他们的归家之路。

整个网络空间弥漫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先辈的感恩,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氛围成为主流。

当然,偶尔也会冒出几个不和谐的声音,发出“有什么好报道的”、“都是过去式了”之类的轻慢评论。

但这些声音甫一出现,便会立刻被海啸般的理性反驳与充满正气的批评所淹没,要么迅速沉寂,要么被网友们有理有据地“教育”到自行删除评论,不敢再发声。

每位老英雄的行程安排都各不相同,充满了人情味。

江叶这边,完全遵从四位爷爷的意愿。

他们并没有急着去逛大城市,反而更愿意留在生养他们的村庄里。

这两日,他们就在村子里慢慢走着,和那些年迈、有着共同记忆的老人们坐在村头大树下、屋檐边,用乡音唠着家常。

听着老伙计们说起几十年前的旧人旧事,他们也只有在被人问起时,才会轻描淡写地提及一些战场上的片段,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在他们口中变得平淡,却更显沉重。

在家里住了两个充满温情与回忆的夜晚后,江叶提议带爷爷们出去走走,看看更广阔的变化。

四位爷爷欣然同意。

江叶便驱车带他们前往附近的城市。

看着沿途整洁繁华的城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及充满活力的工业园区,四位爷爷连连惊叹。

江德福忍不住感慨:“真是想不到啊,咱们这山沟沟里头,以前可是出了名的穷地方,现在也变得这么好了。”

江叶笑着接话:“大爷爷,您可不知道,现在咱们这地方,在全国都是排得上号的富裕地区呢!”

“啥?富裕地区?”江有福瞪大了眼睛,觉得不可思议。

江叶打趣道:“可不是嘛!现在外面的人一听说是咱们这儿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有钱’。不管您到底有没有钱,他们就觉得您肯定有钱。”

“这是为啥?”江满仓好奇地追问。

江叶耐心解释:“因为咱们这儿经济搞得好啊。每年国家排的百强县、百强区,咱们这儿占的名额可多了。做生意的老板多,民营企业特别发达,名声在外。”

“就连在国外,做生意的、闯荡的,咱们浙江籍的人都特别多,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

听着江叶娓娓道来,四位爷爷只觉得恍如隔世,连连称奇。

他们记忆中的故乡,除了杭嘉湖一带算富庶,其他地方多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日子过得紧巴巴,远比隔壁的江西、安徽要穷苦。

谁能想到,短短几十年光阴,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竟能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富裕之乡。

这巨大的反差,让他们对后辈们的奋斗成果,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知,心中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第五日,按照预定计划,分散至全国各地探亲的老兵们,开始从四面八方重新汇聚,目的地——海城。

这两日,海城的氛围明显不同。主要街道加强了安保,一些区域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敏感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