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荆州,荆州!> 第九十章:别太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章:别太行(1 / 2)

民国三十二年(1943)腊月的太行山,风雪肆虐。谢文渊站在指挥部的窑洞前,望着手中那份刚从总部送来的调令。纸张在寒风中簌簌作响,上面的字迹却清晰如刻调任太岳军区参谋长,即刻赴任。

“真的要走了?“老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失落。

谢文渊将调令折好,塞进贴身的衣袋“命令下来了。“

窑洞里,炭火盆噼啪作响。赵铁柱、林婉茹等骨干都聚集在这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凭什么啊!“赵铁柱猛地一拍桌子,“利剑分队刚重整旗鼓,正是需要科长的时候!“

“铁柱!“老周喝止道,“这是总部的决定。“

林婉茹默默为谢文渊整理行装,将一件件物品仔细打包。那把伴随他多年的将官短剑,那把在黑风寨缴获的日军指挥刀,还有陈小虎留下的猎刀每一件都记录着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

“婉茹,“谢文渊轻声说,“这次你不能跟我一起去。“

林婉茹的手顿了顿“我知道。医疗队这里走不开。“

其实两人都明白,这次调动意味着什么。太岳军区与太行山相隔数百里,战事吃紧,再见不知是何年何月。

当晚,谢文渊独自登上山顶。风雪稍歇,月光下的太行山银装素裹,静谧而壮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浸透着他和战友们的鲜血。

“要走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谢文渊回头,看见山下的老村长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来。老人家已经七十多了,三个儿子都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老人家,这么冷的天,您怎么上来了?“

“听说你要走,来送送你。“老村长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这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

布包里是一把太行山的泥土,用红布仔细包着。

“带着它,就像带着太行山。“老村长声音哽咽,“别忘了这里的老百姓,别忘了牺牲的孩子们。“

谢文渊郑重地接过布包,感觉手中沉甸甸的。这哪里是泥土,分明是太行山千千万万军民的心。

第二天,得知消息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带着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红枣,还有连夜赶制的布鞋。

“谢科长,这双鞋你带着,走路踏实。“

“这是俺家老母鸡下的蛋,路上吃。“

“别忘了回来看我们啊!“

看着这些淳朴的乡亲,谢文渊的眼眶湿润了。这就是他奋战多年的土地,这就是他誓死守护的人民。

告别仪式很简单。在烈士纪念碑前,谢文渊带着全体利剑队员庄严宣誓

“无论身在何方,永不忘记太行!无论面对何种艰难,永不背叛信仰!“

雪花飘落在纪念碑上,覆盖了那些刻骨铭心的名字。谢文渊一个个抚摸着,仿佛在与老战友们作别。

“大山,小虎,我要走了。但你们放心,利剑分队会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把鬼子赶出中国!“

最后一天,谢文渊把赵铁柱叫到一边。

“铁柱,利剑分队就交给你了。“

“科长!我我怕担不起这个责任。“

“你担得起。“谢文渊拍拍他的肩膀,“记住,带兵要严,待兵要亲。既要练就过硬的杀敌本领,更要培养坚定的政治信念。“

他又转向老周“老周,你是老党员,要多帮衬铁柱。“

老周重重点头“放心吧,文渊。只要我老周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利剑分队垮掉!“

傍晚时分,谢文渊来到训练场。新兵们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王二狗看见他,跑步过来敬礼

“科长!我们一定刻苦训练,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看着这张年轻而坚毅的脸,谢文渊仿佛看到了利剑分队的未来。

“二狗,要记住你为什么当兵。“

“记得!为了千千万万的同胞不再受苦!“

夜幕降临时,一场简单的送别宴在指挥部举行。说是宴席,其实只有一盆土豆,一锅野菜汤。但每个人都吃得很慢,仿佛要把这最后的相聚时光无限延长。

“科长,“林婉茹举起一碗清水,“以水代酒,祝你一路平安。“

众人纷纷举碗。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深深的不舍。

第二天黎明,雪停了。谢文渊背着简单的行装,在晨曦中踏上征程。老周、赵铁柱、林婉茹等人一直送到山口。

“就送到这里吧。“谢文渊停下脚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众人默默站立,雪花又开始飘落。

“文渊,“老周上前一步,用力握住他的手,“保重!“

“保重!“所有人都围上来,与他紧紧握手。

最后是林婉茹。她将一个绣着利剑图案的护身符塞进谢文渊手中“平安回来。“

谢文渊重重点头,转身大步离去。他不敢回头,怕一回头就再也迈不开脚步。

山路崎岖,积雪没膝。走出很远后,谢文渊终于忍不住回头望去。山口上,那些熟悉的身影依然伫立在风雪中,如同太行山上永不屈服的青松。

“再见了,太行山!再见了,我的战友!“他在心中默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