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第199章 百川归海,数藏青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9章 百川归海,数藏青史(2 / 3)

精度、可追溯’。”沈亦臻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调出数据库的设计蓝图,“每一件文物,都要建立专属的数字档案,包括基本信息、出土背景、保存现状、修复记录、高清影像等所有相关数据。而且,我们要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让每一条记录都有据可查。”

苏念补充道:“还要加入智能分析功能。比如,通过分析文物的材质、锈蚀程度、保存环境等数据,自动生成针对性的保护方案;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文物数据,为考古研究提供新的线索。这样一来,数据库不仅是一个‘数字仓库’,更是一个‘智能助手’。”

“没错。”沈亦臻眼中闪过赞赏的光芒,“我已经联系了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团队,他们会为我们的数据库提供技术支持。而且,周老和李博士的团队也表示,会将他们多年积累的修复经验和数字化技术融入到数据库中,让数据库更具实用性和专业性。”

接下来的日子里,联盟办公室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战场。周老带领修复团队,对数据库中的文物修复标准进行重新制定和完善。他不顾年迈,每天都泡在工作室里,亲自示范修复技巧,耐心指导年轻的修复师。“文物修复,讲究的是‘修旧如旧’,不仅要恢复它的原貌,更要保留它承载的历史信息。”周老的声音,成为了工作室里最动听的教诲。

李博士的团队则负责数据库的数字化采集技术攻关。他们带来了最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仪、高光谱成像设备等仪器,对联盟收藏的文物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为了保证数据的精度,他们常常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必须用最精准的数据,为它建立永恒的数字生命。”李博士的话,道出了所有技术人员的心声。

陈教授则忙着对接国际资源。他利用自己在海外的人脉,邀请了国际知名的文物保护专家来联盟交流指导,还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文物监测设备和保护材料。同时,他还积极推动联盟与海外文物机构的合作,计划将流失海外的部分文物数据纳入数据库,为文物的追索和回归提供支持。

苏念和沈亦臻则承担起了统筹协调的重任。苏念负责数据库的整体架构设计和数据整理工作,她带领团队对来自各地的文物数据进行分类、筛选、核实,确保每一条数据都准确无误。沈亦臻则负责资金筹措、资源对接和外部沟通,他几乎每天都要开无数个会议,见无数个合作伙伴,为联盟的发展扫清障碍。

虽然忙碌,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充实而满足的笑容。在这里,没有层级之分,没有利益纷争,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这天晚上,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办公区里依然灯火通明。苏念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抬头看向窗外,夜色深沉,星光璀璨。沈亦臻端着一杯热牛奶走到她身边,将杯子轻轻放在她面前:“别太累了,喝杯牛奶休息一下。”

苏念接过牛奶,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她看着沈亦臻眼中的红血丝,心疼地说:“你也一样,每天都忙到这么晚,身体会吃不消的。”

沈亦臻在她身边坐下,目光落在屏幕上不断完善的数据库上,眼中带着一丝欣慰:“值得。你看,我们的数据库已经初具规模,现在已经入库了三十多万条文物数据,而且还在以每天数千条的速度增长。再过不久,它就会成为国内最全面、最专业的文物保护数据库。”

“是啊。”苏念轻声感叹,“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去考察古村落,看到那些珍贵的古建筑在风雨中逐渐破败,那些精美的文物被随意丢弃,我们心里有多着急。而现在,我们终于有能力做一些事情了。”

沈亦臻握住她的手,指尖温暖而有力:“这不是我们两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加入联盟的人的功劳,是所有支持文物保护事业的人的功劳。文物保护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和付出。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铺路。”

苏念靠在沈亦臻的肩膀上,心中充满了安宁与坚定。她知道,建立文物保护数据库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比如,如何让数据库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如何培养更多的文物保护人才,如何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的不断创新……

但她并不害怕。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边,有沈亦臻这样志同道合的伴侣,有周老、李博士、陈教授这样德高望重的前辈,有无数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团队成员,还有千千万万关注和支持文物保护事业的普通人。

“对了,”沈亦臻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打开一个视频,“你看,这是我们之前帮助修复的那个宋代瓷瓶,现在已经在数据库里建立了完整的数字档案。博物馆还专门为它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