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章 撤军(3 / 5)

集,从未处理过这样的军政大事。

他想反驳,却找不到理由。

想下令处置,又不敢对陈安不敬。

想安抚群臣,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最后,他只能僵在原地,脸色惨白地一言不发。

群臣见他手足无措,眼神里的期待渐渐变成了失望,甚至多了几分轻视。

张太傅叹了口气,对周凯和吴锐使了个眼色,朗声道:

“太子殿下年轻,未经历此等大事,难免慌乱。如今国难当头,臣等身为肱骨之臣,当为殿下分忧!”

“张太傅所言极是!”

周凯立刻附和:

“臣提议,由张太傅牵头,成立临时议事堂,接管军政大权。兵部即刻接管边境兵权,防止陛下再肆意调兵,户部负责调度粮草,安抚百姓。禁军统领吴大人,加强京畿防卫,防止哗变!”

“臣附议!”

“臣附议!”

群臣纷纷响应,声音整齐划一,根本没再询问陈兴的意见。

吴锐甚至直接下令道:

“传我将令,禁军即刻接管皇宫及京郊大营防务,没有议事堂的令牌,任何人不得调兵!”

陈兴看着眼前的一幕,嘴唇动了动,想说不可。

可话出口才发现自己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一样,根本没人理会。

他攥紧了拳头,却只觉得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他这个太子,在群臣的怒火和默契下,竟成了个摆设一样。

殿外的秋风卷着落叶,吹进半开的殿门,落在陈兴的脚边。

他看着群臣围着张太傅和周凯,讨论着如何接管权力、收拾残局,仿佛他这个太子根本不存在。

恍惚间,他想了陈安出征前对他说的话:

“兴儿,父皇去给你打江山,你在朝中稳住局面,等父皇回来,咱们父子共治陈国。”

可如今,江山没打下来,父皇成了众矢之的,他这个太子,也成了孤家寡人。

“启禀太子殿下!”

张太傅走过来,语气带着几分敷衍。

“议事堂已拟定初步章程,还请殿下过目。眼下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等陛下回来,再议后续处置之事。”

陈兴接过章程,指尖颤抖。

章程上的每一条,都在剥夺父皇和他的权力,将军政大权牢牢握在群臣手中。

他抬头看向张太傅,想从他眼里找到一丝敬畏,却只看到了掌控全局的从容。

殿外的风更冷了,吹得烛火彻底熄灭。

陈兴坐在昏暗的殿中,手里攥着那份冰冷的章程,第一次明白。

权力这东西,从来不是靠太子的大义名分就能守住的。

而他的父皇陈安,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王,在这场惨败之后,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

朝廷里的消息传过来时,陈安正蹲在残破的箭楼里,对着一张皱巴巴的地图发呆。

地图上圈着的【建业】二字,被他指甲抠出了一道深深的刻痕。

三天来,他派出去的斥候连影子都没回来。

粮草早已断绝,残兵们靠挖野菜、煮树皮度日,昨夜甚至有两名伤兵冻饿而死,尸体就埋在城墙根下,连块像样的棺木都没有。

“陛下!国都来人了!”

一名亲兵跌跌撞撞地跑进来,身上裹着件破烂的披风,冻得嘴唇发紫:

“是……是太子殿下派来的信使,说有亲笔信给您!”

“是吗?快请进来!”

陈安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冀。

难道是朝廷派了援兵?

还是运来了粮草?

他一把推开地图,踉跄着站起身,快步走出箭楼。

寒风灌进他的领口,冻得他打了个寒颤,但他丝毫没在意。

信使是个面生的小太监,见了陈安,慌忙跪倒在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双手奉上:

“老奴参见陛下!太子殿下有亲笔信,命老奴务必亲手交给陛下!”

陈安一把抓过锦盒,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粗鲁地扯开锦盒上的丝带,里面果然放着一封书信,信封上是陈兴那笔稚嫩的字迹,落款处歪歪扭扭地盖着东宫的印信。

“快!给朕念!”

陈安急于知道信中内容,直接将书信塞给身边的副将。

他的眼睛因连日熬夜和怒火,早已布满血丝,看字都有些模糊。

副将不敢怠慢,展开信纸,清了清嗓子,低声念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