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城里的硝烟味还没散干净,府库里的钱粮账目也才刚理出个头绪,另一个烫手山芋就紧跟着砸到了方腊和天策府核心层的面前——那好几千号投降被俘的官兵,该怎么处理?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睦州是州府,驻军加上衙役、乡兵,林林总总,被俘的和主动投降的,加起来少说也有四五千人!这可不是四五千头猪,关起来喂食就行。这是四五千个大活人,有手有脚,有脑子有想法,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久前还拿着刀枪跟你玩命呢!现在虽然缴了械,像羊群一样被圈在几个临时划出来的俘虏营里,可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藏着王仁的死忠?有没有憋着坏水想找机会闹事的?这么多人,每天光是人吃马嚼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天策府自己还勒紧裤腰带呢,哪有余粮长期养着这帮俘虏?
所以,处理战俘这事儿,刻不容缓!处理得好,这几千人就能转化成生产力甚至战斗力;处理不好,那就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能把刚站稳脚跟的天策府炸得人仰马翻!
方腊把庞万春、方百花、赵普、邵仙英这几个核心人物召集到刚清理出来的府衙议事厅,商量对策。议题就一个:这几千张嘴,怎么办?
庞万春第一个发言,带着武将特有的直截了当:“要我说,简单!挑出那些当官的、负隅顽抗的死硬分子,砍了!剩下的,愿意跟咱们干的,打散编入各营;不愿意的,发点路费,让他们滚蛋!省心省力!”
他这法子,听起来痛快,但问题不小。方百花皱了皱眉:“庞大哥,杀俘不祥,也容易寒了人心。况且,这里面大部分也是穷苦出身,当兵吃粮,混口饭吃。全杀了或者全放了,都不妥。杀了,显得咱们残暴;放了,他们回头又被宋廷征召,岂不是资敌?”
赵普捻着稀稀拉拉的胡子,慢悠悠地开口,一开口就直奔核心问题:“庞将军、百花将军所言皆有道理。然则,首要之事,乃甄别。这四五千人,鱼龙混杂,岂能一概而论?需得细细筛一遍。再者,无论杀、放、还是留,都需粮草支撑。眼下我军粮草,支撑本部已显紧张,骤然增加数千张口,恐难以为继。需得快刀斩乱麻,尽早定下章程。”
邵仙英心思细腻,补充道:“除了甄别,还需安抚。俘虏营里人心惶惶,若处置不当,恐生哗变。需得有人去宣讲政策,稳定其心。另外,伤兵需得救治,虽是俘虏,亦是人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半天,最后目光都集中到了方腊身上。方腊一直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知道,这是展现他作为领袖的决断力和政治智慧的关键时刻。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方腊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这几千人,是包袱,也是财富。用好了,是我天策府壮大之基;用坏了,便是覆巢之祸。我的意思,分四步走:甄别、分化、改造、使用。”
1 第一步,精细甄别。 成立一个临时的“战俘处置司”,由赵普总负责,庞万春派兵协助,再从投诚的旧吏中挑选一些熟悉军伍情况、认得中低级军官的人参与。对所有俘虏进行登记造册,详细记录姓名、籍贯、年龄、军种、原隶属、军衔、被俘过程(是力战被擒还是主动投降)、有无伤残等。重点筛查:中高级军官、王仁的亲兵家将、有血债或民愤极大的、以及负伤较重无治疗价值的。
2 第二步,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别结果,将俘虏分成几类:
3 第三步,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 对数量最多的乙类俘虏,不能简单收编或释放。要集中起来,由方腊亲自指导,教导队骨干负责,进行“思想改造”。内容无非是:揭露宋廷腐败、童贯残暴、军官克扣军饷欺压士卒;宣传天策府“均田免赋、替天行道”的宗旨;讲明政策——愿意留下的,待遇从优,将来分田分地;想回家的,审查通过后发给路费路条。同时,组织他们进行一些劳动,如清理战场、掩埋尸体、修缮城墙等,算是“赎罪”和创造价值,也避免他们吃饱了没事干胡思乱想。
4 第四步,量才使用,逐步消化。造情况和个人意愿,再行安排:
方腊的这个方案,考虑周详,既显威严,又怀柔仁,更重要的是,极具可操作性。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方案定下,立刻雷厉风行地执行起来。
赵普牵头成立的“战俘处置司”在城西划出的一片空旷场地迅速运转起来。几千俘虏被分批带出来,一个个登记。场面宏大又混乱,充斥着不安和恐惧。登记的人板着脸,问得仔细;旁边还有投降过来的旧吏指认:“这个是王都监的亲兵队长!”“那个是税吏,抢过百姓!”……被点到的,面如死灰,立刻被拖出来单独关押。
与此同时,方百花抽调了一批口才好的教导队员,深入俘虏营,开始宣讲。一开始,俘虏们或冷漠,或敌视,或麻木。但当教导员讲到“童贯克扣军饷”、“军官欺压士卒”、“天策府为穷苦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