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 第115章 第一道政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第一道政令(1 / 2)

睦州城的老百姓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慌、混乱,以及随后几天那种令人窒息的观望和死寂之后,心里头那根弦,已经绷得快断了。天策府的兵爷们倒是没闯进门来杀人放火,粥棚也天天施着稀粥,可这心里头,终究是没着没落的。新来的这伙人,到底打算咋样?总不能一直这么戒严下去,天天喝稀粥吧?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啊!大家伙儿嘴上不敢说,心里可都跟明镜似的,等着看这新朝廷的“头一把火”,到底要烧向哪里,怎么个烧法。

方腊和他手底下那帮人,当然也清楚老百姓心里在打鼓。光贴安民告示、设粥棚,那是救急不救穷,只能算是吊着命。要想真正把这睦州城的人心给收拢过来,把这摊死水给搅活了,非得拿出点实实在在的、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不可!这“头一把火”,必须烧得旺,烧得准,还得烧在点子上!

商量来商量去,方腊拍了板:这第一道政令,不能搞那些虚头巴脑、文绉绉的长篇大论,就得来点直接的、痛快的!目标就一个:减负! 把赵宋朝廷套在老百姓脖子上的那些苛捐杂税、徭役枷锁,先砍掉最让人咬牙切齿的几样!让大伙儿立刻就能喘上一口气,看到跟着天策府混,是真能过上好日子的盼头!

于是,在占领睦州城的第七天,一大早,天策府的士兵们又扛着浆糊桶,捧着新抄写好的告示,出现在了城里大大小小的路口、集市口、府衙外墙。这一次,围观的人可比上次多多了。虽然还是不敢靠太近,但那种紧张中带着急切探究的气氛,明显不一样了。

“又贴告示了!”

“这回写的啥?快看看!”

“王账房,您老识字,给念念,给念念!”

被推举出来的王账房,是个干瘦的老头,戴着老花镜,挤到告示前,清了清嗓子,开始一字一句地念。他念得慢,周围的人都屏息静气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

这告示的标题就很直白,叫 《天策府睦州安民免税令》。

开篇没啥废话,直接点明:“如今赵宋无道,苛政如虎,民不聊生。今我天策府奉天举义,解民于倒悬。为解民困,特颁令如下:”

“第一条:即日起,睦州全境,所有农户, 无论主户、客户,去年拖欠及今年应缴之‘夏税’、‘秋粮’、‘支移’、‘折变’等一切正额赋税,一律蠲免!”

念到这一条,人群里“嗡”的一声就炸开了锅!夏税秋粮,那是皇粮国税,天经地义,是压在农民头上最沉的大山!还有“支移”(让你把粮食运到指定地点,脚钱自己出)、“折变”(把粮食折成钱或者别的物品,官府说了算,怎么折怎么亏),都是盘剥百姓的常用手段!这一下子,全免了?!

“真的假的?今年的皇粮都不用交了?”一个老农颤巍巍地问,手都在发抖。

“白纸黑字写着呢!蠲免!就是不用交了!”旁边的人激动地回道。

“第二条:即日起,废除‘经制钱’、‘板帐钱’、‘月桩钱’、‘卖纸钱’等一切苛捐杂税! 过往衙役、胥吏借此名目敲诈勒索者,百姓可至天策府衙署鸣冤告发,查实严惩!”

这一条,更是引起了阵阵惊呼。这些“钱”,名目繁多,花样百出,都是地方官府巧立名目盘剥百姓的手段,比正税还让人头疼!如今一口气全废了!

“第三条:即日起,停止一切非紧急工程之徭役征发。 过往以修河、筑路、运输等名目无偿征用民夫者,一律停止。日后确有工程,必以工代赈,给付钱米。”

服徭役,是穷苦人家的又一重灾难,自带干粮去给官府白干活,耽误农时,累死累活。现在停了,还要给钱米?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第四条:官府过往所放‘青苗钱’、‘市易钱’等一切官贷,本息一并勾销! 百姓所欠私债,利息过本者,止还本钱;利息已超本钱两倍者,本利皆免!”

这一条,更是让不少负债累累的贫苦百姓看到了生的希望!高利贷逼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如今官贷全免,私债也限了利息!

“第五条:此令颁布前,百姓因欠税、欠贷被官府羁押者,立即释放!所欠之税、之贷,依前述条例处理。”

最后是严令:“以上各条,着睦州境内一体遵行,不得违误!有敢阳奉阴违、借机滋扰百姓者,严惩不贷!天策府言出法随,望尔等军民人等,各安生业,共享太平!”

落款是“天策府行军大总管 方”,盖着鲜红的大印(暂时用的还是缴获的州府大印)。

王账房念完了,现场却出现了一阵奇怪的寂静。人们面面相觑,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惊喜、以及更深的……怀疑。

这……这好事也太多了吧?好得让人不敢相信!不交皇粮了?苛捐杂税全废了?徭役停了?高利贷也不用还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别是钓鱼吧?先把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