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 第116章 人才的窘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人才的窘境(1 / 2)

方腊那一道《免税令》甩出去,睦州城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扛锄头、背柴火的穷苦人,算是彻底炸了锅,欢天喜地跟过年似的。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议论的都是新朝廷的恩德,看天策府那些巡逻兵爷的眼神,也从最初的恐惧戒备,多了几分热络和感激。民心这块硬骨头,总算是被实实在在的利益砸开了一道大口子。

可这边老百姓的欢呼声还没落下呢,那边坐在州府衙门后堂的方腊和他那帮核心弟兄,却一个个眉头拧成了疙瘩,对着眼前一堆堆小山似的卷宗、账簿、户籍册子,愁得直嘬牙花子。

为啥?没人啊!

打个比方,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抢下来一座大宅院,原主人被打跑了,家里的长工丫鬟也吓跑了一大半。您倒是威风了,可扭头一看,好家伙!这宅子里里外外,几十间房,仓库里堆着粮食财物,地里长着庄稼,牲口棚里关着牛马……可谁来打扫房间?谁来清点仓库?谁来耕种田地?谁来喂养牲口?光靠您和几个一起抢宅院的兄弟,累死也忙不过来啊!

睦州城现在就是这么个状况。城是打下来了,官儿也抓了,可这偌大一个州府之地的治理,千头万绪,繁杂得要命!收税、断案、治安、修路、水利、教化、赈济……哪一样不需要人?需要的是识文断字、懂得衙门规矩、能跟钱粮数字打交道、还能让老百姓服气的“读书人”或者“老吏”!

可天策府起家靠的是什么?是一帮活不下去的矿工、农民、还有被逼上梁山的江湖好汉!让他们冲锋陷阵、攻城拔寨,个个都是好手;可让他们坐下来拨拉算盘、处理鸡毛蒜皮的民间诉讼、或者去跟那些狡猾的士绅地主打交道……那可真是张飞绣花——粗中有细(戏)了,多半得抓瞎。

眼下这摊子,主要就靠赵普带着几个投降过来的旧吏在勉强支撑。赵普本事再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底下那几个人,整天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一个人劈成八瓣使,就这,还天天有处理不完的公务,积压的卷宗都快把偏堂给淹了。

这天晚上,方腊把庞万春、方百花、赵普、邵仙英这几根顶梁柱又叫到一块儿,商量这个火烧眉毛的难题。议事厅里,灯火通明,气氛却有点沉闷。

赵普顶着一对黑眼圈,首先倒苦水:“圣公,各位将军,夫人,不是赵某叫苦,实在是……撑不住了哇!”他指着桌上地上堆着的文书,“光是核对清点府库的钱粮军械,就动用了能动用的所有人手,忙活了五六天,才勉强理出个头绪。可这往后呢?眼看着夏收就要到了,按咱们的新政,今年的税赋是免了,可田亩户籍总要重新核查登记吧?不然明年‘均田’怎么搞?还有,每日里来告状的百姓越来越多,东家占西家地,张家偷李家鸡,这些民间诉讼总得有人审理调停吧?城里的治安、市场的管理、孤寡的救济……哪一样能离得了人?就靠现在这几块料,累死也干不完啊!”

庞万春挠着大脑袋,一脸不耐烦:“他娘的!打仗的时候没觉得,这占了城,屁事怎么这么多!要我说,干脆点!咱们军中,谁识几个字,能写自己名字的,都拉出来顶上!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方百花摇摇头,她心思更细些:“庞大哥,军中弟兄勇猛忠诚不假,可让他们去跟那些满肚子弯弯绕的旧吏、士绅打交道,或者去断那些家长里短的官司,怕是力有不逮。搞不好,简单事情复杂化,反而坏了圣公的名声。”

邵仙英也轻声补充道:“治理地方,不同于行军打仗,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尤其是与士绅百姓打交道,一言一行都需谨慎。军中弟兄性情直率,只怕……容易激起矛盾。”

方腊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他知道,兄弟们说的都在理。他起兵造反,是要打破旧世界,可打破之后,还得建立新秩序。这新秩序,光靠大刀片子是立不起来的,得靠规矩,靠人手,尤其是靠能执行规矩、管理人手的人才。

“赵先生,”方腊看向赵普,“你是管过事的,依你看,眼下这局面,该如何破解?”

赵普沉吟片刻,捋了捋他那几根稀疏的胡子,说道:“圣公,眼下无非是几条路。第一,大力任用投诚的旧官吏。 这些人熟悉本地情况,懂得衙门运作,上手快。但弊端也明显,他们久在赵宋官场,积习难改,首鼠两端,可信度存疑,需严加监督。”

“第二,从军中和社会底层选拔聪慧青年,快速培养。 这些人根基清白,对圣公忠诚,但缺乏经验,需要时间历练,远水解不了近渴。”

“第三,派人外出,招揽流落民间的有识之士。 赵宋朝廷腐败,不少有才学的读书人郁郁不得志,或隐居山林,或流落市井。若能以诚相邀,许以重任,或可招来些真才实学之人。但此法耗时较长,且人心难测。”

“第四,”赵普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可否……考虑与本地一些名声尚可的士绅大户……有限度地合作?他们家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