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 第153章 求贤馆的冬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章 求贤馆的冬日(1 / 2)

第153章:求贤馆的冬日(炎武元年冬)

杭州城的冬天,湿冷湿冷的,那风刮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可就在这呵气成冰的天气里,城西新挂上“求贤馆”三个大字牌匾的一座旧宅院门口,却从早到晚都冒着点“热气”。这“热气”,不是炭火盆子烤出来的,是各色人等嘴里呼出的白气,还有心里头那点或真或假的盼头,给闹腾出来的。

自打“大炎”朝在杭州立了脚,贴出了“招贤纳士”的皇榜,这求贤馆的门槛,就快被各路人马给踏平了。馆里头,临时充作主事的方貌,和他姐夫、总领朝政的赵普,算是结结实实地体会了一把啥叫“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这日头刚偏西,求贤馆那扇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裹挟进一股冷风和几个冻得鼻头发红的人。守在门口的两个天策府老卒,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继续揣着手站岗,见怪不怪了。

方貌正和赵普坐在里间围着个炭盆取暖,顺便核对这几天来登记的名册,听得动静,抬头望去。只见领头进来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干瘦汉子,穿着洗得发白的儒衫,缩着脖子,眼神却滴溜溜乱转,身后跟着几个打扮各异的,有老有少。

“学生钱有用,携几位……呃,贤才,特来投效新朝,愿为方大王效力!”那干瘦汉子走到近前,躬身作揖,声音倒是洪亮。

赵普没抬头,依旧看着名册,只“嗯”了一声。方貌放下笔,搓了搓冻僵的手,打量了一下这几人:“钱先生?这几位是?”

钱有用立刻侧身,指着身后一个穿着绸缎袍子、手指头却粗大的黑脸汉子:“这位是城南‘刘记’铁匠铺的刘大锤,刘师傅!手艺精湛,尤善打造农具……哦,军械想必也是能的!” 那刘大锤憨厚地笑了笑,搓着手,没说话。

又指着一个穿着道袍、留着山羊胡的老者:“这位是青云观的玄机子道长,精通卜算,善辨吉凶,可为我军出征择选黄道吉日!”

再指着一个眼神飘忽、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这位是……是……哦,是城北的秀才,柳如风,柳秀才!满腹经纶,尤擅诗词歌赋!”

最后是个缩在后面、抱着个布包袱的老妇人,钱有用卡了下壳:“这位……是王婆婆,做得一手好豆腐……”

方貌听得嘴角直抽抽,赵普也终于从名册上抬起眼,瞥了钱有用一下,慢悠悠地问:“钱先生自称‘学生’,不知功名如何?有何所长?”

钱有用挺了挺干瘦的胸脯:“回赵相,学生不才,曾中过秀才!至于所长……学生于经史子集,略通一二;于钱谷刑名,也稍有涉猎;尤善交际,可为新朝奔走联络……”

赵普打断他:“就是说,样样皆通,样样稀松?”

钱有用脸一红,讪讪道:“这个……赵相明鉴,学生乃全才……”

方貌忍不住插话:“钱先生,我们眼下急需的,是能丈量田亩、能算清钱粮、能断案、能治水、能打造器械的实干之才。不知先生于此道,精通哪一样?”

钱有用支吾起来:“这个……学生可学,可学……”

赵普摆摆手,懒得再听他扯,对旁边书记的小吏说:“给这几位登记一下。刘师傅,若真懂冶铁锻造,可去城西天机院找马院使问问。道长,军营暂不需择吉。柳秀才,若愿从基层文书做起,可留试用。王婆婆,馆内缺个做饭的,可愿留下?”

三言两语,打发了这一拨。那钱有用还想纠缠,被老卒“请”了出去。

人一走,方貌就对赵普苦笑道:“姐夫,天天来的都是这些货色,不是夸夸其谈的,就是想来混饭吃的,真才实学的,凤毛麟角啊!”

赵普拨了拨炭火,叹口气:“正常。真有大学问、大名望的,多半观望,不敢轻易下水。敢来的,不是走投无路,就是心怀投机。沙里淘金,本就是难事。但再难,也得淘!没有自己的人才班子,光靠咱们几个老兄弟,这摊子撑不住。”

正说着,又进来一人。这人看着三十出头,穿着干净的粗布棉袍,面容清瘦,眼神沉静,进来后也不四处张望,规规矩矩行礼:“晚生李文,字慎之,原为杭州府衙户房书办,略通钱粮册籍,闻新朝招贤,特来应募。”

赵普来了点兴趣:“哦?李书办在原衙门任何职?为何来投?”

李文不卑不亢:“晚生原只是核对田赋杂税的小吏。宋廷吏治腐败,上司贪墨,账目混乱,晚生人微言轻,无力回天,早已心生去意。今闻方大王起兵,旨在均田免赋,肃清吏治,故愿弃暗投明,以微末之技,效犬马之劳。”

赵普让书记官拿来纸笔,随口出了几道钱粮计算、账目核查的题目。李文接过,略一思索,便提笔疾书,条理清晰,数字准确。

赵普看了看答案,微微点头:“功底还算扎实。可知新朝税制与旧制有何不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