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答道:“旧制繁杂,层层盘剥。新朝欲行‘简单透明,定额轻税’之法,重在培植税源,而非苛敛。此乃长治久安之基。”
赵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你留下。暂在户房帮忙,整理旧档,熟悉新规。”
李文躬身谢过,安静地退到一旁等候安排。
这边刚安顿好,外面又一阵喧哗。只见一个穿着短褂、满手油污的汉子,扛着个木箱子,嚷嚷着要见管事的。“俺要见方大王!俺有宝贝献上!”
方貌皱眉出去:“何事喧哗?”
那汉子放下箱子,打开,里面是几个木制、带着齿轮的模型:“俺叫鲁小班,祖传的木匠!这是俺琢磨的‘省力水车’,浇地能顶三头牛!还有这个,是改良的织机,能织更密的布!听说你们天机院招能工巧匠,俺来试试!”
方貌拿起模型看了看,结构精巧,确实有点意思。他让人带鲁小班去天机院找马老三。鲁小班欢天喜地地去了。
整个下午,求贤馆里人来人往。有之乎者也的老学究,被问及实务则瞠目结舌;有声称能撒豆成兵的江湖术士,被方貌直接轰了出去;也有几个像李文那样,有些真才实学、愿意做实事的旧吏或寒门子弟,被谨慎地留用试用。
天色渐暗,访客渐稀。炭火盆也快熄了,屋里又冷了下来。方貌看着今天登记的那一长串名字,后面打了“可用”标记的,寥寥无几。
“姐夫,这么下去,何时才能凑够人手?”方貌有些气馁。
赵普站起身,活动了下冻得发麻的腿脚:“急不得。人才如美玉,需慢慢寻,慢慢磨。今日不是还有个李文,一个鲁小班么?这就是收获。发个文书,让各州县也留意举荐。再让教导队的人,在宣讲时也提提招贤的事,范围广一些。另外,对留下试用的人,要留心观察,既要看才,也要观德。”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昏暗的天色和零星飘起的雪花。“咱们这‘大炎’朝,就像这冬天里刚栽下的树苗,根还没扎稳。这些来投奔的人,就是旁边的土。有好土,树才能活,才能长大。劣土多了,反而会把树苗烧死、压死。所以,宁缺毋滥。”
方貌点点头:“我明白了。明日我再去看看那几个试用文书的表现。”
求贤馆的冬日,寒冷而忙碌。赵普和方貌知道,搭建起一个可靠、高效的官僚体系,远比打下一座城池更难,也更重要。这关系着“大炎”政权能否从“造反团伙”真正蜕变成一个能够治理国家的机器。这场在陋室中进行的无声筛选,其意义,不亚于战场上的任何一场厮杀。他们必须耐着性子,在这纷繁复杂的人心中,淘出真金,为这个新生政权的未来,打下最坚实的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