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人才选拔制度(1 / 2)

黄舞蝶一听,连忙分开,站立一旁。

这时,向朗走了进来,看到帐中的情况,一阵错愕。

“幼常,我是不是打扰了?”

“你误会了,她只不过与我探讨一些军情秘报,不是你想象中那样!”马谡连忙解释。

“嘿嘿,解释便是掩饰!”向朗笑得有些意味深长。

马谡眼见满嘴说不清,赶紧转移话题:“巨达来访,所为何事?”

“幼常,你那日在华阴醉八仙所说的科举制度,可以详细章程?”

“如此着急,这是为何啊?”马谡不解。

向朗似乎也太着急了一些。

这个科举制度,哪里说是颁布就马上能实施的。

一旦出台,那将是触及到固有士族阶级的利益。

人家举几代人才有如今的优势,凭什么这些白丁书生便能一步登天。

何况,他们拥有普通子弟难有的教育资源。

光光书籍这一项,就断绝多少寒门子弟的梦想。

毕竟这个年代,一本书何其珍贵,寒门子弟想要获得书籍,那是难如登天。

书籍这个资源掌握在了士族手中。

在没有印刷术的三国,想要得到一本书籍,只能去抄。

可人家不一定借给你抄。

一旦你抄去了,学到了知识,岂不是给自己多一个竞争对手。

向朗似乎没有想到这些最核心的问题。

“怎么不着急,丞相已经下了调令,让我一个月后就去刺史府报到。”

“你难道眼睁睁看着我这个老同学离你而去?”

“那个方藐肯定不会让他接任太守一职,要么幼常你来,要么丞相另外派人来。”

“到时候,你可没有像我这般如此亲密无间,知根知底的战友了!”

马谡呵呵一笑:“巨达,我怎么舍得你走呢?”

“既然丞相将这渭南四县独立成郡,我们就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科举制度,提出来了,势在必行。”

“我还希望你来实施呢!”

向朗当即道:“你有此心,那我们现在就议一议啊!”

“议出一些章法来,我便写表给丞相,继续留在渭南当太守!”

其实向朗也有自己的心思。

去了长安,整天在诸葛亮眼皮底下办事,压力巨大。

虽然诸葛亮经过马谡多次劝阻,不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他也改变了不少。

但是一条鞭税法的事情,对诸葛亮来说,可是重中之重,甚至比修建长安都城还重要。

向朗要是调去长安主管税法推行,不受到诸葛亮耳提面命才怪。

现在,诸葛亮对人才的选拔也是非常看重。

因此,向朗就想着赶紧写出一个上表来呈报诸葛亮。

可是那天马谡只是蜻蜓点水,随口提了一下,便没有下文。

向朗冥思苦想,不得要领,于是急忙找了过来。

“巨达,既然你有如此想法,我便助你一把!”马谡看到向朗这么着急的样子,也明白他的一番苦心。

再说了,现在渭南各地,各产业蓬勃发展,原来的一套行政班子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

官府需要多样化的人才。

要是依靠以往举孝廉的方式,那是远远不够。

有些人恃才放旷,自命清高,三请五请还不一定能出来为你服务。

哪像21世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几千人竞争只为一个编制。

“幼常,你等等!”

向朗顿时脸上一喜,连忙找来纸笔,准备做笔记。

“科举制度的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你得先把教学系统完善吧!”

“既然我们选择在渭南试点,那便要建立起郡学,县学,乡学三级制度。”

“让所有四县的良家弟子有学可上。”

“那上学总得有书籍,有教授吧!”

“我可不觉得总是学习两汉那一套,什么四书五经的!得好好规划下课程。”

“书籍从何而来,教授哪里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过眼前,可以在今年夏季或秋季针对渭南现有的青年学子进行一次大考。”

“我们可以在考试科目上下功夫,不仅要考经学,还有算学,工学等等。”

“......”

马谡天马行空,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说了一大通。

魏蜀吴三国人才选拔主要沿用两汉的察举制度。

确保士族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也在时刻防范着世家大族。

刘备在白帝托孤之时,由于嫡系和荆州集团损失较大

最新小说: 唐时明月宋时关 假太监:女帝看破后,我天天被重用 大炎护国皇太子 抗日之铁血狂兵 左舷 箱子里的大明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你一个流氓怎么混到警队里来了 法兰西1794 天下江山我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