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人才选拔制度(2 / 2)

,于是拉拢东州集团对本土益州集团形成压制。

此外,为了保证朝政势力平衡,魏蜀吴三国又通过其他人才选拔机制,为朝廷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

比如:军功爵制。蜀国上将魏延便是出身寒门,进而“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又如吕布、张辽等人“以骁武给并州”。

征辟制。

所谓“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则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例如蜀国名臣马良、陈震、廖立,皆是“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

世官制。魏蜀吴三国均有不少的将二代和官二代,通过任子制得以顺利入仕为官.

例如东吴名将朱桓之子朱异,便“以父任除郎,后拜骑都尉”。

又如蜀汉张飞次子张绍,“继承张飞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确保了朝政的总体平衡,但这种平衡却只是短暂的。

曹操、刘备、孙权作为君主,并非没有看到察举制带来的弊端。

因此他们在维持这种微妙平衡的同时,也在寻求着官僚制度的改革,从而确保自己的政权能够稳步发展。

刘备的蜀汉在丢失荆州之后,其势力范围主要以益州为主。

为了防止益州本土士族一家独大,他采取了维持荆州集团优势地位,拉拢东州集团的方式对益州集团形成压制。

因此蜀汉采取的主要选官方式就是“征辟”,而这种思想在诸葛亮执政时期表现的更为明显。

蜀国的重要官员基本全部是征辟入朝,且朝中大权基本就集中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身上。

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蜀汉中后期人才凋零。

“幼常,如此说来,的确是很复杂。”向朗听了半天,越听越糊涂。

“其实,化繁为简,只要先干两件事。”马谡见向朗这般模样,知道也是这些太超前了。

向朗和马谡一样,都是通过征辟制度上来,而进入权力阶层的。

想要推行科举,得先给自己换脑子。

最新小说: 西川欲晓1909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封地一米爆一兵,皇帝老儿何故造反? 在下朱厚照,父皇非要我登基 皇后娘娘别乱来,您是陛下的女人啊!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穿越成武松,造反从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始 假太子监国,尤物帝后太撩人? 极品少爷 史上第一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