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最终章:天下大同下(大结局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最终章:天下大同下(大结局求订阅)(5 / 9)

有所保证的,而且徐福虽然看起来仙风道骨,但实际上本人也是很能打的,最起码一个人打三个韩信不成问题。

当然,这还得咨询他们两个的意见,看他们愿不愿意出海,若是让人不情不愿的出去,还不如干脆就不要让人出去。

当胡亥信誓旦旦的给韩信和徐福介绍了,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球形,并且告诉他们人之所以站立在地面上是因为地面上有引力,就和东西落地往下落,而不会往上飞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两个人也都是难以置信。

而后胡亥又跟他们说了,这个世界上海洋的分布,作为一个考古专业的学生,世界地图胡亥背得滚瓜烂熟,尤其是对那些传闻当中有着宝藏的地方。

可惜的是,很多有宝藏的地方都是在他这个时代一千多年之后才形成,现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什么海盗。

大秦掌握的出海技术都并不怎么先进,何况是西方,他们能制造出来独木舟就已经不错,更多的还是抱着一根木头漂流。

当胡亥跟他们说了希望他们去海外寻找一种作物,这种农作物可以作为主食食用,并且产量可能达到如今稻谷产量的十倍以上,这两个人都表态自己愿意出海。

建功立业可不只有去打仗一条路,若是能够找回这种神奇的农作物,他们将会立下比打败十个项羽还要大的功劳。

胡亥跟他们说了出海可能遇到的危险,他们可能会遭遇风暴,他们背井离乡,可能再也回不到故土,以及种种困难之后,他们仍旧表态愿意出行。

韩心想要上战场杀敌,难道这就不冒风险了吗,不也是随时有可能战死。

胡亥画了一副简易的海图,他也不知道现在的地形和几千年后是否有所变化,所以不敢做得太详细,万一他信誓旦旦说着某个小岛有人烟,有淡水,结果实际上那些人烟和淡水却是几百年后才出现的,那岂不是害人?

所以他只是大致标志了主要海洋的位置,剩下的都需要徐福和韩信自己去探索。

当然,出海也不是马上要进行的事情,还要把曾经徐福出海时候的大船好好修建一下,并且要多加一些船,形成一个船队。

所有需要的资源,也要紧急从大秦境内调集,有司南在,倒是不用太过担心迷失方向,胡亥自己也没法发明出来更先进的指南针,没办法,只能让船队继续用司南。

但总归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可以确保不会轻易迷失方向,不然的话可能会持续好多天的航行,会让人以为自己一直在一个地方打圈。

当然胡亥也不止给徐福和韩信介绍了一种农作物,之前他说的那种农作物,自然便是土豆,之后又陆续说了玉米,辣椒等东西。

胡亥认为以中国的地大物博,其实理论上是可以原生一切农作物的,毕竟从寒带气候到热带气候,中国都有,但是他派人去各地寻找看有没有野生的土豆和玉米辣椒等东西,暂时还没有找到。

所以他决定两手抓,一边继续在境内寻找,一边则去海外寻找,只要有一路人成功,他就可以满足如今天下人温饱的需求。

大船的修复和新船的建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而合适的出海人员也在紧张的选拔当中,不一定要谁能打谁就会被选中,这是要考虑综合因素的,最起码的一点就是不能晕船。

如果一个人晕船,出了海之后,成天都恶心想吐,这并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出海的人员要囊括各方面的人才,要尽可能保证他们一路上可以安全的行进,同时当然要有足够的武力,保证他们到了陆地之上,与人冲突的时候不会吃亏。

胡亥也对韩信和徐福说了,也许他们会遇到黑色皮肤的人,这些人也许会使用吹筒吹出毒箭,让他们如果遇到了这种人,小心防备,不要轻易中招。

毕竟,有些毒是无解的,一个人只有一条命,不要轻易的浪费掉,他们出海主要是为了带回可以让大秦今后不再有粮食危机的农作物,而不是与人冲突。

所以不要轻易的挑事儿,遇到事儿之后也不要怕事儿,保持这个态度就可以。

徐福和韩信无条件的就信任了胡亥的说法,也没有问胡亥究竟是从哪知道的这么多事情,让胡亥准备说自己是在先秦的典籍中看到的这些事的借口白准备了。

王离和项羽那边已经交战了一个月有余,双方保持着互换人数的局面,但是明显项羽那边吃亏,之前王离这里的人数是十二万,项羽这里是八万,双方的人数比例是三比二。

而现在双方都损失了四万人,王离这边还剩下八万人,项羽这边还剩下四万人,双方的人数比例是二比一。

也就是说之前王离这边三个人打项羽这边两个人,现在变成了王离这边两个人打项羽这边一个人,这样一来,那就没法打了。

双方都是精兵,二打一的情况下,项羽这边注定会损失得越来越多,而王离这边则会损失得越来越少。

所以一向只进不退的项羽,此时却选择了撤退,他知道自己再不撤,就要彻底失败了。

但是王离岂能让他顺顺利利的撤走,好不容易占据的优势不可能拱手让出去,如果对方跑了就不打了,谁知道项羽还能不能补充兵员,下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