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遥远了吧?我只是恋爱,婚姻我还没有准备好。一想到结婚之后,需要应付那么多的彼此的家庭成员,那么多的社会关系,共同负担那么多的家庭责任。生儿育女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照顾赡养父母问题,这太复杂了。我还没有准备好这些。我现在只是享受爱情的开心和快乐,只想和心爱的人轻轻松松地体验生活。”
王主任还是看似不经意地笑着说:
“享受沉浸在爱情中的开心和快乐,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体验生活,这没有什么错。但是凡事万物都要寻求一个度,才能遵循自然,符合法理人伦。现代年轻人追求爱情由心,彰显自我,这没有什么对错。但是不可伤害他人啊!丁先生是从原有家庭里抽出身来,和你分享爱情的甜蜜。但是对于他原来家庭的妻子、儿女,可是一种伤害啊!”
斯俐愣了,继而沉默不语,陷入了思考之中。王主任继续微笑着。
“对于你和丁先生,感情上如何选择是你们个人的事情,旁人无权干涉。但是对于他原来家庭的妻儿来说,他们所受到情感上的伤害,却是潜在的。这个伤害,尽管明面上是丁先生自我选择直接导致的,但你何尝不是牵动其中的最主要因素呢?而丁先生作为一个父亲,周末的时光,是本该陪伴在儿女身边的。但是正因为他把这个本该陪伴儿女的时间给了你,让他无法同时兼顾儿女的感受。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丁先生的儿女来说,失去父亲陪伴这种童年成长的快乐,何尝不是一种伤害?尽管这种伤害不是由你直接造就,但是换了立场来看,在他们童稚的心里,正是因为你的存在?正是因为你占有了他们父亲的周末,同时也就是侵占了他们的童年快乐时光。”
“所以说,你仿佛是犯了‘无心之过’。究竟是不是‘无心之过’呢?依你的爱情观来看,爱情是独立自主的,遵循自我的感觉去爱,没有错啊!但是仔细考究起来,你的爱其实间接地影响了看似毫无相关的第三方利益啊!而于法理上,丁先生和他的家庭,他的儿女,本来该是一体的,相反你才是法理上的第三方。所以,这是不是因为人生观与爱情观的矛盾呢?”
王主任看斯俐陷入了思考,心想终于切中要害,于是把话题绕了回来:
“所以,绕了一圈,关于婚恋的问题,我们回到了‘择偶观’这个观点上来了。”
“道德品质在‘择偶观’中很重要。首先,我们不倡导去爱上一个有道德品质问题的人。因为那样,你的人生会因为同他有关联,也带来附带的风险。但是如果我们爱上的人在以后出现道德品质问题呢?我们是不是需要马上与他进行关系上的彻底切割?很显然,能做到这样决绝的人不多,这么做很不容易。人类在感情取舍问题上,总是失败的。因为有当初错误的选择,所以才导致有犯更大错误后果,前因后果都是伤。”
“所以说,道德品质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可以凭借的精神支柱和范本。站在了道德的高地,我们才可以面对奸邪魍魉保持正气凛然。道德品质,就是底线。没有了底线,一切社会规则就都无所可依,一切仁义礼信都无可而言。”
斯俐静静地听着王主任的分析,她的信念开始动摇。她在想:她是否对丁毓成的爱来得不是时候?虽然他已经结婚了,就不能再爱上她了吗?就因为他结婚了,爱上了她就会触犯道德品质问题?他和她算不算是生不逢时?她们这算不算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白头”的遗憾?想着这些,斯俐不禁气馁。但转念一想:不!她不服气。她记得丁毓成说过:两个人这辈子可以相遇,便是人生最好的安排!老丁和她的缘分天注定。
王主任看斯俐脸上情绪变幻,眼神在闪离,知道此刻正在触动她的心底,她正在思考他的话语。于是继续就着话题延伸着说开去。
“此外,在婚恋关系中,两个人是否合适,还有很多可以参考的因素。最关键的一个就是价值观。所谓‘三观不合,话不投机’。再一个就是年龄,年龄会产生代沟。每个人在他成长的时代,都有着他成长背景的时代烙印。时间给了他优势,为此年长的他已经拥有丰富的社会阅识储备。这些社会阅识储备综合到一起,就是思维、眼界和格局的差距。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经营家庭的生活习惯以及消费习惯。一句话就是:他可以降维来迎合你,但是你却无法升维去适应他。所以年龄差跨度过大的情侣,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就往往由此而生。”
斯俐认真地听着王主任的分析,她认同价值观影响爱情这个观点,但是不认同年龄是代沟这个看法。她在推敲着王主任的说理逻辑,一边内心暗暗地组织语言,准备进行反驳。
“主任,您对于年龄代沟是一道鸿沟这个看法,我不认同您的观点。思维、眼界和格局的差距,随着两个人的相处磨合,都是可以逐渐拉近的。我就感觉自从我和老丁走在一起之后,在思维和格局方面,我就提升很快。另外我有看法,认为跨度过大的年龄代沟不可赋予爱情存在,其实是一种父母式的过度关爱。这种过度关爱的思想根源,无非就是你的父母担心你:要是对方去世了,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