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大人聚众庭前,虽有失体统,却也是为国体操劳,不能不给饭吃。”
“……?”
吃饭?江希明随不太理解她为什么会想到吃饭上去,但还是认真应下。
他在去吩咐人的那几步里想了半天,最终猜测,她恐怕是自己饿了。
众人亦是愣了一下,她这话说得,好像是他们无理取闹,他们还得为此对她多感恩戴德似的。
但是,似乎却也是如此。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得为太子妃所赐谢恩。
有人甚至开始猜测,太子妃此举是为了替太子给他们下马威,还是暗中敲打他们,不满他们此举,让他们吃完识相赶紧走人?
他们抬头看着横刀一人站在殿前的小将军,分明银甲披身,姿容俊朗,却越看越像恶面修罗,仿佛自己多动一下多说一句,便要被一刀斩下。
如此,倒显得方才站在旁边的太子妃和江希明仿若镇山大石,可靠安定。
他们便这样顶着裴济的目光,混着自己心中的胡思乱想,陷在一种奇怪的焦灼里,只盼着江希明早些回来,将他们从这种怪异窒息的气氛中解救出来。
有人甚至开始想,要不吃完饭就回去吧,反正他们不过是些莫等的喽啰小卒,自然有前头的几位大人顶着,他们在这掺和什么呢?不仅遭人记恨还不占功劳。
你看他们这一堆人站着这里,太子妃也只准了秦相一人入内……
·
秦元良跟着楚君凝入内,殿内燃着淡雅的草木花香,细嗅之下却难掩其中一丝苦涩药味。他也曾去过宋俨的寝宫,对这样的味道很是熟悉。
他跟着楚君凝入内愈发入内,这味道便愈发清晰,直到,他看见躺在床榻上一动不动的宋玉。
“这是……”
他心头一惊,总不能天子储君当真同时出事吧?若真如此……
他将目光缓缓转向楚君凝,目光打量且提防。
楚君凝瞥了他一眼,面色丝毫未动。
“昨夜陛下崩逝,仇哲彦联合齐国,又与宫中禁卫合谋发动兵变,乘机刺伤了太子。”
她对仇哲彦可没什么怜悯心。
既然宋玉选了仇哲彦背了合谋齐国造反的锅,不如便多背几个吧。
秦元良看着此刻躺在床上全然不知事的宋玉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楚君凝猜他大概是在犹豫,他其实未必相信自己的说辞,但却不得不在大局和个人忠义之中权衡。
国君刚刚崩逝,储君又命悬一线,偏偏宋俨之下除却宋玉再无人可承嗣,若叫有心人知晓,必然又是一番动乱。
“秦大人。”她开口道:“陛下方逝,京中刚经过一阵大乱,仇哲彦虽伏法,齐国却还在外虎视眈眈,孰轻孰重,您应当比我懂。”
秦元良目光定在楚君凝身上,他想起陛下曾说过,楚国公主极受楚王宠爱,教养更是不输王子,更有丞相为师,亲自教导。这样的人,若让她安然留在宋国,留在储君身边,实不能让人安心。
陛下有攻伐天下之心,他却非杀戮之臣。他也曾对陛下的决断提出担忧,觉楚国一个公主,再如何,到了宋国,没有了臣民拥戴,终归还是要受制于太子与陛下的,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可如今他才发现,陛下所觉并非没有道理,太子如今全无反抗之能,她若要夺权复国,分明是最好的时机。可她却偏偏站在太子一边,同他讲宋国的江山社稷,兵不血刃地,让他不得不听从于她。
她是无业一身轻,可他却不能拿宋国的江山来赌。
他微微闭上眼叹了口气,冲她躬身行了一礼:“臣明白。”
“那便有劳大人,安抚好群臣。再同诸公卿尊殿下的意思,商议好一应事务,随后再呈交殿下决断便是。”
秦元良点了点头,随后又犹豫道:“陛下大行,总不能没人祭送……”
楚君凝抬眼看了他一眼,目光中跃出一分凉意,随后又收了回去:“你看殿下如今的样子,怕是不行。至于我,一介女子罢了,若出面,恐怕群臣更有得想。若真要东宫有人出面,便让江希明代太子去吧。”
江希明……
秦元良哽了一下,那还是算了吧。
楚君凝见他一副为难的样子,倒是一点面子没给。想让她去给宋俨戴孝,做什么梦?
“若大人觉得不妥,便再想想旁的法子吧。您既为群臣之首,总不能拿群臣一点办法也没有吧?”
秦元良面色青红,这已然是开始质疑他的能力了。
他忍着口气应了声是,安静退下了。
众人在外头等了许久,见秦元良终于出来,纷纷露出希冀的目光。
申远等人连忙上前一步,纷纷问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