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竟亲眼见识到了权势的模样”这是我在听完一场“听证会”之后最真切的感受。虽然,我之前对“社会”“官员”的种种行径也有所了解,毕竟耳濡目染......和偶尔共情。但是,好像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那强烈的压迫感.....或者说,那蝇营狗苟、惺惺作态的丑恶嘴脸。//
2022年7月11号,某镇政府收到了一封有关揭露某村村委问题的上访信件,其中陈述了某村委关于克扣土地、拖欠村民承包费,破坏基本农田、违规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这,引起了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大概半个月后,官员们“筹集”起了一场关于处理该上访信件的“听证会”。
我呢,有幸观赏了这场‘’珍贵的、场面宏大的听证会”。“听证会”嘛,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参加的,我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凑近站了一会儿,可能是那人见我毫无战斗力,又顺便想要炫耀一下他的官威,便赐给我了一个旁听席位。
于是,我跟着大官们进了‘听证会会场’,可能是我之前在学校报告厅待惯了,见惯了正式的场面,所以总觉得会场简陋了些:一张摆放在中间相对整齐的大点的桌子,桌子上还有残留的烟蒂和果皮;围着桌子有一排大点的椅子,杂乱无章;椅子的后面,南北两侧(也就是大桌子的长的两侧的椅子后)分别排列着一排医院门口常见的小点的椅子。哦,小椅子后面还有一个柜子、上面放着几个年久失修的无线话筒作为陈设......
当然,屋里还有很多不太起眼的陈设,比如…在角落里横七竖八的两个小桌子、墙壁上挂着的党的章程和政府的职能、墙角蜘蛛还没有结完的网......这些,都让这个本就不太大的地方多了几分气色随即,人们悉数落座。其实人员不多(有主持人,所谓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委会的两人,派出所代表,还有一个不知名的其他村的村委代表。哦对了,还有,加上......那个有点格格不入的上访者,总共有八个人坐在大椅子上),完全坐得开,可我这般小人物本就可有可无,自然只能坐在最外侧的小椅子上旁听。
于是,我坐在一旁的小椅子上参观了这场唇舌之战。因为主持人说有派出所专人进行会议录像,要求将手机上交,不允许在场人员自留手机,所以这场盛大的视听觉盛宴就无法在这儿一一呈现了。对了,要求交手机的时候还发生了个有意思的事,就把它叫作“不想交手机事件”吧——主持人要求交手机,大官们都十分配合,只是......业务繁忙,手机不太方便交,主持人呢,也十分善解人意,没有强制要求;只有那个无理取闹的上访者想要留着手机录音记录,而主持人对他的行径十分不解,怒吼道,“交手机的目的就是防止群众拿着手机录音恶意剪辑......”;两人愤慨激昂地交涉几句后,官员们见势,只好自觉地交上手机以堵住这激烈的叫嚷,上访者也无奈与他们达成协议,把手机交上,需要用手机提供相关图片佐证时再将手机拿回展示。手机交上了,只好……专心看戏了。
这场“听证会”,要比我在电视上见过的任何辩论会还要壮观,对,那根本就不像是听证会,那明明就是一场精彩的辩论会。正方辩手是上访者,反方辩手有主持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村委成员,而辩论的主题就是“某村村委存在损害集体利益的问题”,而且,在这里,好像没有什么对错。也许......唯一能将它和辩论会分别出来的特质就是......辩手们连话筒都没有吧。反方辩手技巧娴熟,转移焦点、边破边立、整体配合......他们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轻松自得,偶尔还邀请场外嘉宾——律师、派出所所长的支援,虽然有违辩手的基本准则,但是好像效果还不错,毕竟他们的目的不是诡辩,而是让话题跑偏和消耗时间。他们谈吐不凡,神情诙谐,就是声音稍微小了些,总是让人听不太见。正方辩手确实是势单力薄了些,有时还给人一种貌似有点气急败坏的感觉,但是“舌战群儒”,勇气可嘉。如果你在场,也能看出他其实有在极力挽回主题,也有尽力让每个人都听得见......
终于,他们辩得不耐烦了,主持人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然后找到自己的手机,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大喊道:“十二点啦.....咱为人民服务不吃饭也行”好像在暗示着什么......最后,“听证会”草草收场,大官们好像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或许是因为这次的上访者太过执拗,才拖延这么长时间,还摆脱不了“给予答复”的“纠缠”。
后来啊,大官们迫于"压力",给村民们人均多分回了几分地(换算单位:1亩地=666平方米,五分地=333平方米)的土地承包费,共计36万多元......然而,这只是一点点,十年的费用依旧拖欠。
……
维权的故事还未终结。
我们缺少的从来不是土地,而是捍卫正义的勇气。你也许从来也没有考虑过电视中的黑恶暴力事件也好、土地问题纠纷也罢,就潜伏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