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孔子是“大”“教育”家,更是“大思想家”?因为“礼崩乐坏”的年代,它对“人生”、对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也其所讲就是“天”)关系的思考不可不谓简洁又全面。“万物归一,一生万物”或许也不是"主观唯心",从“唯物主义”角度去思考也不无道理,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中的“道”或许本来也不是就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道理”,将古今中外的思想联系起来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正所谓世界是物质的,源于物质的。
孔子的很多思想不仅只是适用于人类世界的“教育”领域,不仅适用于对待人,也适用于对待自然界的万物,而“教育本身”就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手段”。为何人与“仁"同音,而“克己复礼为仁,ren”,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需要认清“自己”(不仅狭义上的,更是广义上从人类的角度去思考),“克己复礼”,克制人“过度”的欲望从而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平衡。“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是这个道理,正所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会反作用于物质”。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仅是表面的涵义(在战乱中敲打一次鼓声人们就会振奋,第二次就会志气减弱,第三次就会衰竭”),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本质涵义是让我们做任何正确的事时都要学会坚持,不三分钟热度,不轻易放弃,“一”是指在第一次做的时候就不间断地一直做下去,当然,前提是“做正确的事”时。
战争是正确的吗?不是的,纵观人类历史,哪次战争不是让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所以我们常将战争叫做“战乱”。
人的经验来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实践,也就是说我们真正做的事、经历的事让我们不断感受,获得“启发”,而间接经验则来自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讲的“教育”,是从书本中了解前人的经验,了解前人的经验获得"启发"。
为什么要发展教育?人们之所以说“天机不可泄露”,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的“智力”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无法真正做到真正“沟通”,也就无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无法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错,所以对他们讲也讲不通,只好用一句“天机不可泄露“来搪塞罢了,何必对牛弹琴。而常说的“佛只渡有缘人”中所谓的“有缘人”,也是指那些思想“成熟”的人。为什么世界上要有各种思想或者教派?因为人在本质上始终在追求幸福,渴望减轻痛苦。而如何减轻痛苦呢?其实孔子早已给出了我们答案——“仁”。
追本溯源,大道至简,人可以有私欲但是要正确对待私欲,而为了防止部分不“成熟”的思想无法正确认识这些,我们又需要“礼”(具有强制力的制度)的约束,也就是我们现在通俗意义上的法律。
好了,不知不觉写下这些,只是想告诉每一个向善而又不断践行善的人不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或者说,请求你继续保持良善,因为世界上还有无数个我们与你同在,你值得世界上所有美好的幸福,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携手,一起勇敢地走下去。
人可以复杂,但不能不辨是非黑白,模糊善恶美丑的界限。“伪善”始终是贬义——虚伪的善良,而那些“克己复礼”、向善并践行善的“仁人”不该被头脑单一的“小人”打上“伪善”的标签。希望我们在鱼龙混杂的世界中,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住人性中那些好的品质。
谢谢你,能够看到这里,最后祝愿,我们都能够遇到“同道中人”,愿你我皆遇“良人”。唯愿——世界和平!
最后的最后,请相信,我们做正确的事,前途终将是光明的!
再说“亿”遍!
我好爱这个世界。
邪不胜正,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去大声说爱吧,如果言语容易冲动又略显虚伪,如果默默付出却无法被理解,那就用文字拯救“自己”,拯救世界!
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的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保护自己也未尝不可,但还是希望,这个社会不要让真正的“人”丢掉那些本就正确的品格。
如果你还有余力的话,请继续让“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其实想说得还有很多,但想坚持着一次性全都写出来又常常疲惫,弄得失眠还没法做其他事情,所以暂时就先写到这里了,不继续了。
之所以说写在最后,到这里实际上已经阶段性地完结了,但是,是完结,又是新开始,所以写了第0章,标记着依旧未完待续,留给空下来的时候再继续写下去的时刻。
再回归一开始的“辩”题:正当防卫与疑罪从无的存在是否合理?“存在即合理”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存在就一直合理,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那些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信奉的“金科玉律”,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就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