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古人笑疯啦> 第五十章 酒坛子与假粮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章 酒坛子与假粮车(1 / 1)

黄河边的芦苇荡在暮春时节长得比人还高,武庚的羊皮靴陷进泥里,正巧听见管叔在远处骂娘。

昨夜他对着河面练习了半个时辰的复国演讲,此刻却连靴子都拔不出来。

武庚扭头问蹲在树桩上啃干肉的管叔,声音像被踩住脖子的鸭子。

青铜戈上挂着的咸鱼干随风摇晃,把肃杀的战场熏出了市井味。

他说着踹了脚装满酒坛子的战车,陶罐相撞发出悦耳的叮当声,“等打下镐京,老子要用周公的酒樽喝……”

正蹲在河边洗脚的蔡叔瞬间蹦起三尺高,露出半截绣着蟠螭纹的亵裤。

芦苇荡中,商朝遗民们举着咸鱼干冲锋。

蔡叔的战马尥蹶子踢飞了三个伙夫。

原来是方才拔靴子太用力,把扳指给崩飞了。

拉车的老牛嚼着反刍的草料,全然不知自己正扮演着姜太公的直钩。

“阿嚏!这什么鬼玩意?”管叔的喷嚏吹飞了头顶的玉冠。

芦苇丛里此时竖起“周”字大旗,惊飞的水鸟扑棱棱遮了半边天。

歌声震得芦苇叶簌簌直落,藏在运粮车底的士兵掀翻麻袋,石灰粉如同六月飞雪,把叛军呛得哭爹喊娘。

二十坛陈年黍酒哗啦啦碎成陶片,浓烈的酒香混着石灰粉,在战场上酿出呛人的怪味。

“我的玉带!我的蹀躞!”

这位王爷被倒拖三里地,金线绣的锦袍成了芦苇荡最好的拖把。

周公旦的令旗往东一指,埋伏多时的战车突然从河滩杀出。

士兵们手持特制的长柄笊篱,专门往叛军头上扣,就像是在捞一锅煮过头的饺子。

他刚举起祖传的玄鸟旗,就被个笊篱扣住脑袋,眼前顿时漆黑如商纣王的酒池肉林。

那网上还粘着三片鸭毛和半只螺蛳壳。

周公旦贴心地留了块木牌,上书八字狂草:“美酒赠知己,石灰埋反骨”。

里头装的哪里是酒,分明是兑了茱萸粉的醋!

小天子把蜂蜜涂在竹片上,指挥着黑压压的蚁群排兵布阵。

他兴奋地挥舞着玉柄,完全没注意周公旦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身后。

摄政王一出声,吓得姬诵把蜂蜜罐打翻在蚁穴口。

周公旦捡起块碎石摆成黄河九曲的阵势:“管叔他们此刻,正像这些蚂蚁……”

守门卫兵拖进来个泥人,扒开脸上的芦苇叶才认出是蔡叔。

姬诵凑近嗅了嗅,被浓烈的酒气熏出眼泪:“叔父这是掉酒缸里了?”

这时,四个庖人抬着半人高的陶瓮进来,里头翻腾着墨绿色的汤汁。

蔡叔的惨叫声响彻王宫,姬诵忽然觉得,治国之道或许真和养蚂蚁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镐京的地牢里,武庚正对着一墙蟋蟀发呆。

月光透过气窗洒进来,照见墙角的陶罐上用朱砂画着的笑脸。

掌勺的庖正举着青铜勺敲打陶瓮,冲偷吃鹿脯的小学徒吼道:“再敢偷腥,就把你塞进运石灰的车里!”

河滩上的石灰粉被风卷成旋涡,几个叛军士兵跳起怪异的舞蹈。

有个机灵的商朝遗民摘下青铜胄当锅使,试图用黄河水煮石灰止痒,结果炸起的水花糊了他满脸蛤蟆卵。

浑身沾满鸭毛的传令兵冲进王宫时,姬诵正在用蜂蜜引诱蚂蚁写“蠢”字。

史官笔尖一抖,“蟋蟀”二字顿时化作两只张牙舞爪的墨团。

狱卒搬来半人高的陶罐,里头传出熟悉的“啾啾”声。

当五百只蟋蟀从罐中倾巢而出时,这位商朝末裔终于体会到了管叔当年的痛苦。

凯旋的周军带回的战利品令人啼笑皆非。

后来这些鱼被做成军粮,士兵们啃着直喊牙酸。

夜深人静时,周公旦独自来到宗庙。

“王兄啊,”他对着烛影轻笑,“您当年教我养蟋蟀治国的法子,如今连商朝遗老都驯服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