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一篇女扮男装科举文>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2 / 2)

尊敬和孝顺父亲。

君与臣,父与子,责任都是相对的。孔子从来没有说过国君不配当国君了,臣子还得死忠这样的话。反而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先是君以礼相对臣子,臣子才表达忠心。

有着这样宽广胸怀,通透目光的夫子,越看越不像是会说出这种极尽附和君王,帮助君王巩固愚民政策的话啊!

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觉得这千年来,好像所有儒生都确实走了弯路,学错句子了。

“那真正的情况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人都有些沉不住气了:“请先生教我!”

他们有些着急地看着陆安,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句话是和《古文尚书》一样,被人编造出来的吗?是不是《论语》里根本就不存在这句话?

或者干脆《论语》一整本……不不不,这个不可能,《论语》其他地方应该没有问题。

应该……吧?

陆九思认真地给出答案:“你们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么断句如何?”

“哗一一”

这么一断句,意思立刻变成了:百姓认可,就使他们听从。百姓不认可,就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明白其中道理。

到底哪一个意思更像是孔子会说的话,一目了然。所以,这么多年他们又学错了?!

诸大儒学士绝望而释然地闭上眼睛。

算了算了,这种事情习惯就好……不是!我们为什么要习惯这种事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也有大儒喃喃重复着这一句断句。宽衣博袖的文人高士激动得脸色通红,茫然、愣神之后,冲到陆安面对,对她拜了三拜:“多谢先生授我等孔子真意,使夫子真言正本归源,天下学子当大谢其恩。今日方知往日之学多有谬误矣!”

座中学者还有那孔府后人,此刻差点仰天长笑了。谁能想到啊,只是来听陆九思讲学,就有这样的收获。陆九思这句子一断,径直把孔子本人还有《论语》这本书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一一至于这个高度是不是他们本该有的高度……谁在乎。反正他们作为孔子后人,祖宗脸上多光,他们也同样能荣耀加身。至于孔子学说的经学释义权,如果可以,他们当然不想给,但以陆九思在文学界的身份地位已经不是他们可以随意踩死的小虫子了,这种时候反对和愤怒,只会显得他们像是没有脑子的蠢货,不如躺平享受,反正孔子获利就是他们这些后代获利。

一只要利益够大,完全不需要显露自己的贪心,那样只会让他们在外人眼里吃相难看。

“我们说到哪儿了?"有人说:“先生,还请再说一些吧。”陆安却没有立刻说下去,反而对着诸大儒学士长身拜道:“幸得诸君认可安言,若只有安一家之言,世人如何能认同今日这《论语》新断?”她无比认真,无比严肃地说:“此是至重至关之事。”文学、舆论与道德历来是关键之点,只有天下人都认可孔子的话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能认可百姓的重要性。才不会天然觉得患民才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

引导百姓,获得百姓的认可才是。

当这个思想成为天下人公认的真理,它的影响,它所能发挥的力量将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国策的思考方向,法律的制定。诸大儒学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呈现了一抹笑意,随后,这笑意化开,成了满面春风。

他们也回了一拜,道:“先生过谦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