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之严格教育,所有课业、德行、能力之培养,皆须向承乾看齐!承乾之师,便是尔等之师;承乾所学,便是尔等必学!”
“一切教育,皆以培养未来合格君主的后备力量为目的,彼此学习,互相砥砺,为我大唐繁荣而努力读书!朕希望,大唐皇子们,也人人为储君,人人皆为大唐!”
说完,他才转向一旁始终沉默端庄的长孙皇后:“观音婢,此改制关乎国本,你意下如何?”长孙皇后微微欠身,这才知道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陛下乃一国之君,思虑深远,臣妾只愿后宫安宁,皇子和睦。朝堂改制,陛下乾纲独断便是,臣妾……不干涉。”
看到皇后这般表态,李世民紧绷的心弦松了一分,点点头:“好!皇后深明大义。此事,就这么定了!”
他再次环视群臣,声音铿锵有力:“我大唐,就试行这隐太子之制!”
“长孙无忌、程咬金、孔颖达、虞世南听令!”
李世民点出一连串名字,看向这些人:“尔等皆是大唐柱石,学识经验俱丰。从今往后,除原定辅佐太子东宫的师保外,你们也需轮流进入弘文馆、崇文馆,为所有皇子开堂授课!”
“经史子集、治国方略、文韬武略,皆不可偏废!记住……”
李世民的目光带着压力:“授课质量,给皇子们传递的精神气象,绝不能……比那林啸差上半分!”程咬金在一旁听得咧了咧嘴,欲言又止。让他冲锋陷阵还行,让他给皇子们讲课讲得不比林啸差?这不是为难老程吗?
长孙无忌也是眉头微锁,深感责任重大。但面对天子不容置疑的旨意,众人也只能齐声应诺:“臣等遵旨!”
事情就这么定了,看到李世民给他们找的豪华教师课程,李泰,李佑等人,只感觉头皮发麻,而李承乾却感觉心头压力莫名一松。
“父皇,儿臣定将好好学习,将来努力为父皇分忧!”他带头立即做出表示,李泰他们也只好跟着表示。
“很好,高明,希望你能带头当好这个表率!”
处理完太子制度这个燃眉之急,李世民觉得心头那口压抑已久的气稍稍理顺了些,也感觉心头大石落下。
但他不禁又想到另一桩心头巨石一一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林啸所提三策……
李世民抬头看了下天幕,发现林啸已经在准备晚饭,目光再次扫过重臣:“一曰税赋调整,摊丁入亩,向富户巨商开刀;二曰拓土开疆,缓解人地之困;三曰引导价值,多元求生。众卿以为,我大唐……当如何抉择?”
没处理完这个事情,他们没心思吃饭。
比起太子这个事情,眼下这个事关大唐国祚的事情,才是大头。
长孙无忌身为关陇贵族之首,他对触及自身利益的改革最是敏感:“陛下,林啸之论固然高妙,然如其所言,实施极难,近乎无解。贸然向宗室、功勋、大族征税,恐伤国本,动摇根基。”
“且天幕亦提,那后世雍正所行摊丁入亩,虽然比较成功,但我等不知如何实施……尚未有结果,未知成效如何。”
“臣以为,当以稳妥为重,宜缓不宜急,更应详观后续天幕,待雍正政策之成败明晰后,再行决断不迟他的意思很明确:税改?不能轻动!看看再说!
武将行列中,侯君集却上前一步,声若洪钟:“陛下!臣以为不然!长孙大人担忧内政,未免太过守成!”
“这拓土开疆之策,正合我大唐雄风!如今突厥已被平灭,西域渐通,吐谷浑、高昌诸国畏威而不怀德“我大唐天兵所向,正好为子孙后代开万世不易之基业!有了充足土地,何愁人地之困?这第三策的什么引导价值,倒显得有些虚了,不如真刀真枪打下的疆土实在!”
他的热血似乎被开疆二字点燃,只觉眼前尽是战功与土地。
“侯将军此言差矣!”
魏征朗声出列,直谏不讳:“陛下!侯君集此乃穷兵赎武之言!我大唐天下初定,百业待兴,民生疲敝,府库尚未充盈。”
“贞观之治,根基在休养生息,不在兵戈四起!贸然大举用兵,劳师远征,耗费巨万,一旦有失,外未得新土,内耗损元气,此取祸之道也!”
“土地虽是根本,但治本之道,岂在一时之武功?”
“呵呵,不打?我觉得要打!”
“陛下,不可……”
眼看都有意见,其他人也纷纷坐不住了,纷纷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发言。
一时间,甘露殿内大臣们分成几派,各执一词。
有支持长孙无忌保守观望的,有附和侯君集主张以战养土的,也有支持魏征休养生息不宜妄动的,争论之声嗡嗡不绝于耳。
大唐,注定又要迎来几天的不安宁。
与此同时。
下课后的林啸并未直接回办公室,刚要去吃饭,就遇到步履匆匆的八班数学课高老师。
“林老师!情况紧急!八班学生韦雪梅家……她父母刚遭遇车祸,双双……去世了!校长他们人已经先去处理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突如其来的意外消息,让林啸惊呆了,随即想到八班的这个学生,立即同高老师驱车前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