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第195章 崇祯吐血,始皇叹息:寡人似乎也不比崇祯好多少!第二个标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5章 崇祯吐血,始皇叹息:寡人似乎也不比崇祯好多少!第二个标准(2 / 5)

,可我们不能把整个大厦崩塌的全部责任,都归咎于这根稻草。”

“面对大明末年这种情况,即便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复活,重新坐上这个皇位,面对万历、天启朝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烂摊子,又能如何?”

“他或许能用铁腕暂时压制矛盾,延缓崩坏的速度,或许能多撑几年、几十年,但能否从根本上逆转王朝周期律的惯性?”

“这同样是个巨大的问号。扭转历史车轮,需要的不仅是帝王的勤政,更需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制度的变革。我们后续的课程会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他顿了一顿,将话题拉回当前:“回归我们的主题一一皇帝最佳劳模奖评选。”

“参照我们刚刚强调的第一个重要标准:勤政对国家产生的近期正面或负面效果,朱由检皇帝的勤政,其效果显然是负面的,且是灾难性的。所以,我们已经将其排除。”

“那么,剩下的几位提名者一一赢政、刘恒、朱元璋、雍正、彼得一世、拿破仑一一参照这个标准,还有哪位帝王的勤政,对帝国的长远发展而言,在其当政期间或其后二三十年内,是产生了显著负面效果或导致帝国走向衰落的?大家再想想。”

此话一出,同学们再次回到了六个名字上,教室陷入短暂的安静,学生们皱眉沉思。

汉文帝刘恒休养生息,效果是正面的。

朱元璋、雍正、彼得一世、拿破仑都是开疆拓土或锐意改革,成果也是有目共睹。

赢政更是勤政得统一六国,建立大秦。

按照林啸负面效果标准,似乎崇祯之后,很难再找出一个同样勤政却帮倒忙的例子了。

“还有吗,就崇祯了吧?”

“是啊……就崇祯最典型了吧?”

学生们忍不住议论。

但此刻,坐在李毅位置上的刘肇,眼神却微微闪烁。

他缓缓举起了手,声音响彻教室:“老师,照着您刚才分析崇祯皇帝的逻辑,即勤政若操之过急、不顾及国家的承受能力,最终会酿成巨大灾难。那么,我认为赢政始皇帝陛下,似乎也符合这条负面效果标准。”

此话一出,整个教室瞬间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学霸身上。

“啥,学霸,你搞错了吧,始皇又不是亡国之君……”

“他勤政到灭六国啊!”

“始皇怎么符合这条标准?”

“不是,哥们……你学霸也不能这么霸道吧?要淘汰我亲爱的始皇?”同桌周涛更是诧异。咸阳宫中,赢政猛地从御座上站起,也很错愕的看着刘肇,这刘家小子,竟敢拿寡人与那亡国之君朱由检相提并论?!

他哪儿像了,是要趁机替他家老祖宗刘恒扫除对手吗?

“呵呵,李毅同学,说说理由,不然,似乎大家都不太服气?”

林啸微微一笑,看着李毅。

“好的,老师,朕之所以选他,理由很充分!”

刘肇不疾不徐地站起来了,逻辑清晰,直指要害道:“始皇帝陛下十三岁继位,其勤政毋庸置疑。他横扫六合,统一天下,莫定了大一统的万世根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些都是彪炳千古的功绩,是有效勤政无疑。”

“但老师您说过,要辩证看待,看勤政的实际效果和对国家的负担。”

课堂近距离上课,和在大汉听课,感觉真的是不一样,刘肇很享受这个氛围,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观点:“然而,始皇帝陛下在统一之后,是否也犯了急于求成、严重透支民力的错误?”

“大秦统一天下后,在他成为皇帝后,仅十几年间,驱使百万民夫、刑徒同时进行几项震古烁今的大工程:修建万里长城、修筑联通天下的秦直道、营造规模空前的阿房宫、骊山皇陵。这还不算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的大规模用兵。”

“这些事业,单拿出一件都足以掏空一个鼎盛王朝的国库和人力,而始皇帝却在短时间内,几乎是同时推进!”

“老师,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吗?巨大的工程意味着巨大的征发,必然导致民生凋敝。”“他在位期间,赭衣塞路,囹图成市,不正是过度使用民力、刑罚过严的写照吗?”

“他渴望长生,求仙访药,巨资投入东海,这固然出于个人追求,但何尝不是另一种方向、另一种层面上的灵机一动?”

“他急于享用大一统的成果,却未能及时调整统治策略,未能有效缓解因快速统一而积累的内部矛盾,未能建立一套足以平稳运转的郡县制新秩序。”

“这种密集的、全方位的勤政,对刚刚统一、尚未稳固根基、需要休养生息的大秦帝国而言,是巨大的透支!”

“他后期的勤政,某种程度上,直接为后来天下大乱的迅速爆发埋下了难以想象的祸根,加速了大秦王朝的崩溃。”

刘肇甚至结合三班和八班课堂林啸所讲的内容,对始皇勤政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所以,若按照您对崇祯皇帝勤政对国家的负面效果的标准来衡量,始皇帝的勤政,尤其是后期的大一统后的勤政,虽最终影响深远,但其在当世及接下来二世而亡这极短的时间内,对国家造成的负担和动荡效果,难道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