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三国]据野史记载……> 敌我不分君臣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敌我不分君臣组(1 / 3)

第61章敌我不分君臣组

天气终于放晴。

万里无云,于是夏日尽情将毒辣的炎热倾泻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肆虐人间。

“阿珩在看什么?”

袁珩恍然回过神,冲周瑜弯了弯眼睛:“没什么。我只是在想,究竟是谁烧了浮屠塔。”

周瑜微微蹙眉,忧心忡忡:“你已经和族兄盘查整四日了,或许贼人早已逃走也说不定?我观张孟卓与陆郎君这几天隐约有所不耐,恐生事端……周瑜絮絮叨叨地念着,忽被袁珩抬手捂住嘴;他呆滞了一下,而后奋力地挣扎起来,惊恐地看着袁珩。

袁珩竖起食指抵在自己唇上,缓缓冲他摇头,旋即轻声一叹:“…你听见了吗?周瑜。”

周瑜不由被她控住心神,竞也下意识屏息静听。燥热的夏风送来一阵若隐若现的叫喊与嘶吼,马蹄凌乱,金铁交错;在寂静的、华美的浮屠祠中,那仿佛是另一个荒诞的志怪世界。袁珩看向不远处的田庄,雕梁画栋,玉楼金阁;里头正住着近三百名别家部曲,以及她亲自训练的一百五十人。

她松开周瑜,看了眼不远处的女使:“去告诉贵客们--平舆生变,切莫在此时外出。”

女使与她不着痕迹地交换一个眼神,领命而去。周瑜脸色苍白地看着袁珩,忐忑不安:“阿珩,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不出意外,应是民变。"袁珩用最平静的语气说着最恐怖的内容,“放心,你不会有事的。”

周瑜瞪大眼:“一一民变?”

袁珩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

年仅八岁的周瑜捂住嘴,脸上流露出惊恐的神色;但他却很快又镇定下来,甚至反过来安慰袁珩:“阿姊莫怕。先前、先前庐江也曾生乱,但结果也是被陆府君镇压。会……会没事的。”

袁珩心下一叹,这可不仅仅是一郡叛乱。

一一这是将大汉引向末路的,战火蔓延燎遍八州的,黄巾之乱。但袁珩没有拂他的好意,轻声应了,又关切道:“好了,你才多大呀?瞎操心什么。这几日祠中吵闹,我看你眼下发青,怕是许久没睡过安稳觉了。听我的,你先去休息。阿姊同你保证,这里很安全。”周瑜正要听话地回屋去,却见袁珩双手持剑,又有条不紊地吩咐仆从备马,当下惊疑不定:“阿姊这是要出门去吗?”袁珩“嗯"了一声,而后笑了起来:“安心。”“虽为汝南袁氏女,但我可承担不起你们这几条要紧的人命。但凡我在一日,你们便绝不会出事。这是我的承诺。”【毕竞把人骗进来了就得负责啊。】袁珩对系统笑说,【总不能让注定名青史的人,在籍籍无名时死去。】

安平国,信都。

刘羲跨坐马上,带领着数百精兵亲身上阵厮杀。头系黄巾的农户黔首高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如一柄巨大的、带锈的钝刀,不足以一刀夺命,却必定会留有致命的后遗症。作为“苍天"之一,刘羲不得不选择拿起长枪与刀剑,与这些从信都以外攻入的黄巾军拼个你死我活。

夏侯渊、刘备各领八十精锐,分左右两翼为她开路;刘羲手中长枪泛着寒光,高声问不远处的董襄:“兰芝在何处?”董襄一刀劈开几个敌方人马,扬声回应:“她与张仲景在一块儿,已留五十人护卫左右。公主安心!”

说话间,夏侯渊与刘备皆已突围而出,与刘羲会和;三方合力开道,本地居民也跟随在队伍后,或拿起锄头,或扛起铁器,共同抵抗着外来的黄巾军。刘羲身上中了几箭,均被她不动声色地先行折断;若不细看,便不会发现她一身玄衣已被血浸透。

刘羲低声问左右心腹:“王府的门没有关死吧?”左右也悄声回应:“没有。留了很大一条缝。”刘羲就放心了:“待父王与兄长一死,民心心便能更加凝聚,哀兵必胜。如今只等汝南、颍川、雒阳消息,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入京救驾了。”说罢,又是一场血战。

安平国的黄巾军并不难扛。刘羲向来得民心,又多有轻徭薄赋、废除淫祀的利民利国举措;故而在安平国,许多附从起义的都是乌合之众。刘羲与张角的合作关系,数遍天下也只有霍贞、袁珩知晓。她很听袁珩的话,决意明面上当一个大汉的好忠臣。

她忙里偷闲地哽咽一声:“……也不知陛下如今可还安好?”又哭骂不止:“天杀的张角一一枉我曾喜爱他的道法,多次邀约论道;此引狼入室也,武遂如今又有何颜面忧心君主?当以死谢罪耳!”董襄连忙拦下她,红着眼急道:“公主不可!这正是安平国需要您的危急之时,更遑论错不在公主!”

刘备和夏侯渊对视一眼,说话语气也变得小心心翼翼,生怕戳中了刘羲“被好朋友背刺起义"的伤痛。

然后就看见刘羲一边哭着,一边很顺手地就杀掉了几个四处逃命的本地豪强子弟。

夏侯渊、刘备”

董襄大惊失色:“公主,错了错了!那几个不是叛贼!”刘羲擦了擦眼泪,茫然地问:“嗯?他们不是吗?那为什么要逃呢?”一一信都君民势不可挡,无一不奋力抵抗,此地的黄巾本就不成气候,已有退却之态。

老实人夏侯渊解释道:“渊以为,他们只是比较害怕…刘羲就抽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