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三国]据野史记载……> 非必要不用袁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非必要不用袁珩(1 / 3)

第84章非必要不用袁珩

与此同时,隔壁院中。

袁绍走过来,袁绍走过去。

袁基忍无可忍,蹙眉看向他:“你若闲着没事做,就去招待一下客人一一截公达是来帮你女儿的,你好歹表个态度。”袁绍垂眼,掩去积累多年的怨怼与恨意,再抬头时又是原本的不悦模样:“大兄,蹇硕与何进实在欺人太甚!”

袁绍坚定地认为自己被宦官和外戚做局了。不然为何明明是他们二人的争斗,最终倒霉的却是他袁本初?实则不然。

这件事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西园八校尉中以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统领其余诸校尉、总管各军,连何进都要受其辖制;蹇硕忌惮何进,何进也不喜欢蹇硕,于是蹇硕决定想办法让何进离刘宏远一些。

蹇硕:凉州韩遂叛乱未平,他曾与何进有旧,连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都奈何不得,一看就是为我们何大将军量身定做的天选军功啊!刘宏深以为然,毕竟他设立西园八校尉就是用来节制何进的;于是刘宏同意了,并且赐给何进"兵车百乘,虎贲斧钺"。何进:啊?我打韩遂?真的假的?

自从荀攸应召、王谦病退,何进便提袁珩为长史,从事中郎一职由荀攸担任;何进知道蹇硕打算后,第一时间便去问计荀攸。可惜何进是打死了蹇硕都想不到,荀攸一直很看不惯他,平时做事也就马马虎虎、只尽分内之责:“既然是陛下的命令,将军难道想抗旨不遵吗?”何进不由一噎。

但荀攸是他磨了好几年才磨来的颍川荀氏子,何进除了选择原谅他,还能有什么办法?

于是何进不得不选择了袁珩。

其实在何进内心深处,他是对袁珩莫名有点惧怕的;这并非因为袁珩姓袁,而是她总叫他想起何棠、想起袁基,要不是事实摆在那儿,何进有些时候真觉得袁珩像是他俩生的孩子!

与之相处多年,何进深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袁珩的道理;好比上回他遣袁珩去南阳捞军功,谁成想军功是捞着了,但南阳那几家士族也得罪死了。若非后来那几家士族彻底落魄,名声也比袁珩还坏;而袁珩又办事利落,文采斐然,还能哄得帝后与皇子辩都喜欢,何进早就想把她送回汝南老家去。何进:“以令音之见,此事应如何解决?”袁珩放下手中文书,不答反问:“将军想要如何解决?是一劳永逸,亦或暂且周旋?”

何进:“……暂时叫他吃个暗亏便好。倒也不至于一劳永逸。”袁珩点点头,思量片刻后笑道:“将军不妨拖一拖。如今陛下已有旨意,您总不能抗旨啊。雒阳兵力动不得,您便坚称兵力不足,只能从外征调;借调乒名义,行拖延之计。”

又说:“崔太尉府下长史贾文和行事可靠,且正是凉州人。您可与太尉商议征调兵马人选,届时再与陛下举荐贾文和,以彰您平叛决心。”何进闻言大喜,却又难免迟疑:“只是如今朝中兵权皆在蹇硕手中,就算我派人去调兵,怕也无人可用。”

袁珩微笑:“奏请调兵不过缓兵之计耳。只要您坚称无兵可用,早晚能等到愿意请命平叛的人。”

何进这些年也陆陆续续长了点儿心眼,若有所思:“听令音言下之意,是已有了甘愿前往平叛的将领吗?”

袁珩信手展开案上舆图,仔仔细细地说与何进听:“自当年黄巾之乱后,武遂长公主便于安平、钜鹿、清河三处经营,且不提冀州上下官员多有其门生故吏,当初陛下特允其开府掌兵,为的便是令她镇守冀州,拱卫京师。长公主守孝三年有余,若此时将军助其还朝,她自然感念将军情谊,愿奏请代替您前往平叛,事情便迎刃而解。”

何进觉得可行。

他从袁珩室内离开,匆匆在台阁中穿梭,不期然在半道上遇上了袁珩推荐的贾诩。

何进道明来意,而后两人把臂同往太尉崔烈处去,只是崔烈暂时不在;何进本想等一等,贾诩却三言两语便轻易使他抖了个干干净净。何进:“……大抵便是如此。文和以为,武遂长公主可信否?”贾诩听完何进一番话,眼神立即就微微变了一-袁令音,你究竟怎么做到的?每日跟这种傻叼上司待在一起,真的不嫌烦吗?但他转念一想,又释怀了:正是因为何进够傻,袁珩才能把他玩儿得团团转呢!

贾诩对袁珩的思路摸得一清二楚,甚至连袁珩之后的几步棋都猜了个七七八八;而他心下明白,她正是因为知道他能猜出来,才把这个机遇送给自己。【贾文和发出了一条感激】

于是当下便顺着袁珩的戏往下唱:“诩未曾见过长公主,不敢妄断。公主是宗亲,近年平乱有功,常年都深受陛下信重,来日未尝不能取代蹇硕。只是为免她得鱼忘笙,将军也应想办法节制才行。”何进听他说得客观,便不自觉信任几分,又问:“那为拖延计,奏请调兵的人选……”

贾诩神色一顿,电光火石间,他陡然意会到了袁珩的险恶用心!还能选谁?将领中还有谁既与何进利益相关,选他看上去最自然?又有谁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只受蹇硕命令,选他能使蹇硕裹足不前?一一袁本初!

他迁任南阳郡守是何进举荐,他的亲女儿是何进属官;他是中军校尉,仅次于蹇硕,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