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武侠修真>神话职业:从捕蛇人开始> 第118章 道途高远,境界之差,非一朝一夕可凭机敏弥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章 道途高远,境界之差,非一朝一夕可凭机敏弥合(2 / 3)

敬低声道:“弟子明白。”

清衡摇头:“我本以为她最多敲打试探,不至于深害,谁料终是失了分寸。今日起,她若再越矩,我自会拦下,也盼你勿将此事扩散,留她一线转圜。”

林秋躬身一礼:“多谢师伯体恤。”

清衡望着他,目光淡淡,却多了分郑重:“但你需要切记,道途高远,境界之差,非一朝一夕可凭机敏弥合。”

“你与她之间,不止一两阶,更隔十数载修行与机缘。她虽有偏执,然毕竟修行日久,根基深厚。若执此小隙,日后步步掣肘,未必是善。若能将心释然,回以一言和气,反令旁人无由多口,于己于她,皆是解脱。”

总结来说,和气生财。

“弟子谨记。”林秋垂眸应声,眉目温顺如昔。

“如此便好。”

清衡负手而立,目光投向山脚云岫,淡淡道:“这番话,我只说一遍。你是聪明人,应当知道什么路能走,什么事当避。”

他语声如常,波澜不惊,却无亲昵之意。

林秋心中自知,这位大师伯之于己,不过情面照拂,并无多少私人情谊。

若非因沈如晦,清衡大约也不会为他多言一句。

清衡未再赘言,转身拂袖,袍角随风微扬,带着他一同回转。

屋门前,林母已候在檐下,神色讪讪,衣角揪在手中。

她不识字。

清衡脚步一顿,眉头微蹙,须臾,未作评论,只是轻嗯了一声。

林秋立于母亲身旁,闻言却笑了笑:“无碍,娘您说,我来写。”

他从书案上取来纸笔,坐在廊下小几边,提笔蘸墨,侧耳听着母亲一一道来。

她说得不紧不慢,林秋则将其一笔一画写下。

清衡本只是负手立旁,未曾细看,可不经意一瞥,却怔了怔。

他步近几分,俯身看去,那纸上字迹端正,钩挑有力,虽不似科举士子那般隽秀,但自有一股清劲古拙之气。

“你的字……曾学过帖?”清衡语气中难得透出几分讶然。

林秋笔锋未停,只淡淡一笑:“儿时在镇上抄过账册,也模仿几本旧帖练过,写得不精,只求能看。”清衡凝望纸面片刻,未再说话,然目光深沉几分,似对林秋的过往有了些许新的体认。

菜谱一张写毕,林秋吹干墨迹,双手奉上:“请大师伯过目。”

清衡接过,神情肃然,缓缓收入袖中:“多谢。”他略顿片刻,又加一句,“为沈师妹与观中诸人所用。”

林秋微笑,自不敢拆穿,拱手又道:“大师伯,弟子还有一桩私事斗胆相求。”

清衡目光落回他身上:“说。”

“母亲迁往静寮,路远且幽。柴米油盐尚可由膳房拨给,但被褥、药炉、旧式铜灯等物,观里库舍一时取用不便。”

林秋抬首如实请示,“弟子想趁午后下山一趟,去镇上置办些必需杂件,再顺手采几味安神草药,今夜前必归。内门比试在即,诸规森严,故先请大师伯允诺,也省执事们为难。”

清衡沉吟片刻,想到静寮偏僻,确实缺少人用之物,点头道:“母慈子孝,理当照拂。山门例有禁令,但有我手谕,自可放行。”

他袖中取出一道白玉腰符,于指间轻一按,剑纹烙印亮起淡青光:“你携此下山,途中不可生事,也莫与外人纠缠。”

“弟子谨遵。”林秋接过腰符,玉面微凉,剑纹清晰。

清衡复又叮嘱:“玄师妹疑心未息,你也少惹事端。”

“弟子明白。”林秋俯身一礼。

清衡这才拂袖,御风离院。袖边残音只余一句:“速去速回。”

目送剑光隐没松岭,林秋捻着玉符,掌心微热。

林母低声道:“这位大师伯……看着和气,实则……”她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摇摇头。

紧接着,她看着儿子收拾腰囊,总觉哪儿不对,轻拉林秋袖角,放低声音道:

“秋儿,大师伯既说静寮有人照管,米柴药材样样都给备下,你何苦再跑一趟?娘这身行李也用不着什么灯盏被褥。你要是真惦念,就叫膳房送来,也省得下山折腾。”

林秋笑着替她把手抚平:“娘别多思。静寮地势湿冷,山上棉絮粗硬,我替您挑些干爽细软的褥被,好睡些。还有几味镇心心香料,护您夜里安眠。”

话说得体贴周到,可林母还是听出几分敷衍;却见他眼神沉静而无波,终究点头。

林秋随后帮母亲收拾行李。灰子趴在门口,甩着尾巴守看,却不敢惊扰。

临合囊口时,林母犹豫再三,终于低声道:“秋儿……你那位师叔,娘见她眼神冷厉,对你言语也不和。娘留在山里,只怕添乱。不如我到镇下租间草屋,等今后……”

她话未尽,林秋已将包囊束好,平静道:“娘多虑了。玄师叔与徒儿无过大隙,不过些误会,大师伯已当面调停,无碍的。”

他是有带着母亲离山的心思不假,但不是现在。

静寮临药圃,松静不染尘,比山下安稳百倍,为今之计,还是将母亲安顿在那里才合适。

见林母仍怔怔不安,他心念微转,暗运【辞令巧辩】,将言语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