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6章
高仪是个不爱应酬的,只有面对朋友时才会多话一点。这会儿有顾闲说个不停,他倒是没那么纠结了,只是不着痕迹地挪了挪坐姿。前段时间友人拿来篇叫《养生贵动》的文章,说是家里人去法华寺买烤鸭和素斋的时候拿到的,表达了法华寺对香客的诚挚关心!上头还印着什么“张阁老读了都说好”“文坛巨匠王凤洲倾情推荐”当时大家都觉得是噱头。现在回想一下,那篇文章的署名似乎就是顾闲来着。<2高仪忍不住看了眼正在往外面拿饭菜的顾闲,这小孩满打满算也就十四岁,但身量已经长起来了。
也不知是不是太过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缘故,那么爱吃竟也没胖,正是那种别人一看就心生喜欢的翩翩少年郎。
唯一的问题是,他长了张嘴。<10
顾闲今天是第一次给上班中的张居正送饭。张居正的日常工作需要觐见皇帝、接见臣属,偶尔还要跟其他阁臣开小会的,白天不宜吃味道太重的东西。
顾闲便备了份蒸饼当主食,再来一份清爽可口的牛肉拌双丝,虽是简单,却也风味十足。
他在家尝过味,但还是留着肚子准备过来一起吃。顾闲跟张居正说起自己的考虑:“我得自己尝一尝,才晓得饭菜拿过来还好不好吃。若是不好吃的话下次便不带这个菜了!”他可不能容忍自己做出来的食物给人带来不好的体验,那不是糟践食材吗?张居正道:“你拿主意就好。”
顾闲便给张居正和高仪介绍起来:这饼可不是普通的饼,而是神仙富贵饼!高仪是简朴惯了的人,听顾闲这吃个饭都富贵上了,忍不住道:“都神仙了,怎么还图富贵?”
顾闲说:“这说的是'术荐神仙饼,菖蒲富贵花,意思是以白术、菖蒲和面估饼,蒸出来香甜软和,又有醒脾和胃之效,夏天天气炎热,大家胃口不佳,吃这个正好!”
高仪一阵沉默。他向来不重口腹之欲,哪里知道吃个饼还有这么多说头?张居正道:“这小子别的学问没有,吃的学问一箩筐,高尚书多吃些,不必理会他。”
高仪知晓当别人说自家孩子不好的时候,你最好不要跟着说不好,要不然别人会很生气。他语气温吞地说道:“也是学有余力,才去空闲去琢磨别的。张居正没再说什么,拿起顾闲说的神仙富贵饼咬了一口。这应当是顾闲改良过的,毕竟张居正身居高位,如今也算尝过饼,大多都吃上半块就觉得腻味了,但这饼吃着却是吃了一块还想吃。1大抵是顾闲还用荷叶把它包裹起来的缘故,夏天吃十分相宜。张居正都吃了,高仪也取了块饼尝鲜。一入口,他只觉满嘴都是荷叶的芳香,而后才是饼本身的味道。
一时间,他感觉仿佛自己回到了孩提时家门前的荷塘边,正吹着带着荷叶清香的风背着书,忽听母亲远远地叫唤,便觉肚子饿得慌,赤脚跑回家喊“娘,我好饿!"再一看,桌上饭食已备好了,只等他大快朵颐。<3人过五十,自己老了,父母也已不在了,儿时那一顿顿稀松平常的饭食再也不复得见。
不知怎地,高仪眼眶竞有些湿润。大抵是他们江浙一带最爱做各式糕饼,这神仙富贵饼吃着有故乡的味道。<2
果然,顾闲吃完一块饼,嘴巴又闲不住了,与他们说起这神仙富贵饼是他在高濂那儿学来的。
那时候西湖荷叶田田、荷香阵阵,他与高濂把臂同游,采了许多荷叶与荷花来煮茶做菜!
张居正心心道,你前些年才十来岁,你朋友能与你把臂同游是不是矮了点?不过他不是爱说促狭话的人,便也没有多说什么。1高仪倒是心中慨然,叹息道:“西湖啊,许多年没回去过了。”顾闲听高仪声音有些发哑,知晓这是勾起了高仪的思乡之情,便邀他尝尝牛肉拌双丝。
凉拌三丝也是江南一带入夏后常做的菜,这里换上用沸水汆透再用冷水过凉的牛肉,清爽开胃得很,再热也要吃点肉才有力气干活嘛!不到一刻钟,盘里全空了。
再喝上几口茶水漱了漱口,一顿饭就算解决好了。按张居正如今的身份来算,这午饭算不得太奢靡,甚至还有点儿节俭。只不过顾闲这手艺煮白粥都好吃,少几个菜也不算什么。顾闲吃饱喝足,送张居正和高仪出门,还积极地跟高仪介绍神仙富贵饼的做法,说这东西做好了可以放许久,要吃时再拿出来蒸一蒸就好。高仪大可让人做了放家里,时不时吃上几块聊慰思乡之情!高仪……”
那不是天天都会这样思念故土。街上饼店那么多,他路过时就从来没想过买来吃,这次纯粹是想知道张居正找自己吃饭到底是什么事而已。没想到真就是只吃个饭。
张居正见顾闲跟人家高仪叨叨了一通,转头像是要再叮嘱自己几句“千万要注意提肛",当即绷起脸打发顾闲赶紧看书去,别浪费了翰林院给他开的方便之门。<3
张居正一严肃起来,顾闲也是有点怂的。他乖乖地不跟着往前走了,转头才要回翰林院,又瞧见门房坐在廊下纳凉。顾闲立刻忘了要去看书的事,溜达过去跟人家打招呼,还坐到旁边的位置感受了一下,感觉这角度小风吹得正好,贼拉舒服!他与门房聊了一会,问人家在这边看门的福利待遇如何。听了人家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