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采花(七)
“求姻缘?"顾行歌狐疑地望了望四下,“求姻缘不去我们合婚司,莫非要我跪在这街上,和老天爷讨要个夫婿不成?”严江月噗嗤一笑:“你又胡说了,自然是去姻缘庙。”顾行歌一愣,心道自己怎的还不知,太平坊里藏着这么个同行?正疑惑间,手腕已被严江月一把拽住。那大小姐倒是兴致高昂,拉着顾行歌一路小跑。绕过几条小巷子,眼前现出一座庙宇。这地顾行歌认得,这不过是坊里最寻常的土地庙,平日里香火也不算兴旺。
严江月却笑而不语,径直拉她入内。穿过正殿往左拐,里头竟然隔出一间小室,只能容下三四人。此时已有一位粗布衣裳的女子在神色虔诚擦拭玉像,见她们进来,就急匆匆地退了出去。
顾行歌仔细打量这小室,只见面前的供桌上摆着一尊小小的玉像,眉目模糊,看不出供奉的是男是女,更不知是哪路神仙。玉像前安着功德箱,角落里却随意堆着几个香囊。那花纹和颜色,分明与张、李两家所见的一模一样。顾行歌想起,方才李小姐见自己拿过香囊时的紧张神色,显然是不愿旁人知道她来过此处。
若只是寻常小庙,何必遮遮掩掩?恐怕这地方,暗藏着玄机。顾行歌正要细看这香囊,耳边却传来严江月的笑声:“你不知道这地,也不稀奇,这青君殿不过是近来才兴起的。”
“这就叫青君殿?“顾行歌挑眉,“莫非真是专管姻缘的?”严江月见顾行歌这般感兴趣,立马凑近,谁知额前的簪子一歪,冷不丁在顾行歌脸上刮了一下。她急忙道:“哎呀,抱歉。"手上却仍紧紧拽着顾行歌,眉眼间兴奋得很。
“今日是我大发好心告诉你,你可不要说出去。这青君殿可灵得很,坊间全靠口耳相传。只要往功德箱里塞张祈愿文,不光是姻缘,别的心愿也能成。我有个朋友,就是在这殿中许愿,推掉了不想要的姻缘,只是…”她声音一顿,撇了撇嘴,“我前几次来写过,都没应验。”顾行歌这才明白过来,她合婚司是撮合姻缘的,这青君殿却是专门断姻缘的,算来算去,也算半个"同行”。
她走到功德箱前,伸手提了提,只感觉里面沉甸甸的。再仔细一瞧,里面竞然还闪着一点点金光。
里面竞然有金子。
自己跑上跑下拉姻缘忙活一整天,别说金子,连铜板都见不着几个,没想到这断姻缘的,倒比她拉姻缘还能赚钱!看来这成亲真的不如和离赚钱啊。这么想着,她忍不住把庙里的角角落落又瞧了一遍,案几整洁,墙上连蛛丝都不见,除了有些破旧外,没有任何异常。旁边严江月可顾不得这么多,早在桌边坐下,写起祈愿文。写到一半,还抬头催她:“来都来了,你也写一个呀。”顾行歌磨磨蹭蹭走过去,心里却是不信。她的耳朵早被老郑那堆神神叨叨的话磨出老茧,对鬼神之说早就百毒不侵,哪还信这套。偏偏这一眼望去,见严江月正端端正正写着:“愿怀州哥哥不要再待在大理寺,最好能入内阁!”
顾行歌愣了片刻,本想装作没看到,可她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到底还是忍不住低声道:“严小姐,你可曾想过,大理寺是魏大人自己愿意待的地方。严江月抬眼,语气不服:“你懂什么?那大理寺日日审案,又累又危险,还容易得罪人,为何非要在那种地方!”
顾行歌默然,只轻轻点头。以她这几次与魏怀州并肩探案的经历来看,魏怀州若真被塞进内阁,被那群老狐狸明里暗里撕扯,只怕比在大理寺更难活。对旁人来说,大理寺是煎熬,但对他而言,说不定却是唯一能畅快呼吸的地方。她忽然觉得,严江月想要的,是锦衣玉食、岁月静好。魏怀州想要的,是一腔孤勇、是探索真相。两条路天生背道而驰。若真将魏怀州交给严江月,只怕两人都要被彼此折磨。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几声叮叮咚咚的碰撞声,打断了顾行歌的思绪。她回头,只见方才还在殿内焚香的女子正朝她们招手,像是在示意跟上。顾行歌不解地问道:“要带我们去哪儿?”那女子不答,只取过笔在纸上写了几字。
顾行歌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她是个哑女。
她伸头过去看,只见纸上写着四个字:“请随我来。”顾行歌和严江月对视一眼,满头雾水,却也只得跟了出去。出了小庙,顾行歌才发现,这庙竞就藏在太平坊背街的一角,而不远处,就有一间客栈和酒楼。天色已沉,街头渐渐点起灯火,酒楼的灯笼也已经高高挂起。顾行歌定睛一瞧,前头不是别处,正是胡娘子的酒楼。难道这哑女是胡娘子的手下?
那哑女在前领路,果不其然,将她二人领到那酒楼中。才刚一进门,就见周生瘫在门口的桌边,醉眼迷离,眼看就要伏桌睡去。顾行歌这几日才算是打探明白了。这周生什么都还行,就是有个嗜酒的毛病,原本大家都认为凭借他的聪明才智,中个殿试完全没问题。家境虽清寒,也凭着举人身份,相了个不错的婚事。据说对方乃是当地望族,族中子弟还在京中当差,若顺势攀上,前途本是一片光明。可这些时日观察下来,周生每日除了喝酒就是和胡娘子混在一处。如今看来,这次想要博得一个功名,更是难上加难了。胡娘子眼尖,立刻迎了上来,笑吟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