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名被击毙的参与抢劫的士兵身上,搜出了一封尚未寄出的家书。信中除了吹嘘战功,竟然提到“胡长官默许弟兄们进城后‘自行解决’粮饷”,还提到“杀俘之事,亦是上峰暗示,以儆效尤”等语!这封信,无疑是证明屠杀背后可能涉及更高层级纵容甚至指使的铁证!一旦公开,不仅胡宗南,连王柏龄甚至更高层都可能被牵连!但同样,这封信也会成为蒋先云枪杀刘营长的有力辩护,甚至可能揭开更黑暗的内幕。
程廷云捏着这封沉甸甸的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交给蒋先云?以蒋先云刚烈正首的性格,必定会不顾一切地捅上去,后果不堪设想!不交?那些枉死的俘虏和百姓的冤屈,那些被践踏的军纪,如何昭雪?蒋先云承受的压力和不白之冤,如何洗清?
深夜,团部档案室。程廷云独自一人,对着摇曳的煤油灯。窗外是南昌城尚未散尽的硝烟味和隐隐的哭泣声。他最终做出了一个痛苦而无奈的决定。他划燃一根火柴,看着橘黄色的火苗吞噬了那封可能掀起滔天巨浪的信纸。火光映照着他年轻却写满疲惫和挣扎的脸庞。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保护蒋先云和第三团在残酷政治倾轧下的生存空间,代价是让一部分真相永远沉入黑暗。
就在信纸即将化为灰烬的最后一刻,档案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林育容抱着一叠文件站在门口,昏黄的灯光下,他清瘦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镜片后的目光却异常锐利,如同冰冷的探针,穿透烟雾,牢牢锁定了程廷云手中那跳跃的火焰和残留的纸灰。
“程副团长…”林育容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也在‘处理’文件?”他特意加重了“处理”二字。
程廷云的手猛地一颤,灰烬从指缝飘落。他缓缓转过身,迎上林育容那深不见底的目光。两人之间,只有煤油灯芯燃烧的噼啪声,和一种无声的、巨大的张力在弥漫。这一刻,没有言语,却比任何质问都更锋利。程廷云知道,自己销毁证据的行为,被这个沉默而敏锐的政治干事,看得一清二楚。信仰的纯粹与现实的妥协,理想的火焰与政治的灰烬,在这小小的档案室里,形成了无声却惊心动魄的对峙。
林育容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了程廷云几秒,然后抱着文件,转身轻轻带上了门。那关门声轻响,却如同重锤,敲在程廷云的心上。他知道,在这个年轻的共产党人眼中,自己刚刚的行为,己与“同流合污”无异。而未来的路,在这南昌劫后余烬中,变得更加晦暗不明。郭开贞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中那尖锐的批判,似乎己在这座刚刚被“革命”军队攻克的城池上空,提前投下了沉重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