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我的黄埔1924> 第16章 南天霹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南天霹雳(2 / 3)

国际通道——香港至广州的补给线,将被一刀切断!我军亟需之械弹、燃油、药品、工业原料,将立刻陷入绝境!此犹如断我抗战之血脉!届时,前线百万将士,将何以持续作战?”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向蒋介石,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更甚者,日军占据广州后,必沿粤汉铁路北上,韶关、衡阳皆在其兵锋威胁之下!届时,我武汉地区数十万大军,将彻底陷入南北夹击、腹背受敌之绝境!退路何在?生机何在?局面一旦如此,恐恐有全局崩坏之虞!”

会场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哗然和交头接耳之声。程廷云的论断太过惊人,也太过骇人。将武汉战局的失败首接与遥远的超千公里的广州联系起来,这是许多习惯了逐次抵抗、就地论事的将领未曾深入思考过的。

军政部长何应钦习惯性地扶了扶他的金丝眼镜,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特有的、不紧不慢的腔调说道:“慕白所见,嗯确有独到之处。华南之防务,确需嗯,加强。然目前之现实是,日军华中派遣军主力,己被我英勇将士牢牢吸引、牵制于武汉周边广大区域,其伤亡亦极为惨重。以日本之国力,是否尚有余力,在千里之外之华南,另辟一规模巨大之新战场?此其一也。其二,广州毗邻香港,乃大英帝国在远东之重要利益所在。日军若贸然进攻,势必严重冲击英日关系,东京方面,是否真敢冒此风险,不顾国际舆论之反噬?”

素有“小诸葛”之称的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则从纯军事角度进行了更为冷静,也更具说服力的分析。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与程廷云并肩而立,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慕白兄之忧国忧心,白某深表敬佩。战略预判,确应虑及长远。然,兵者,诡道也,亦需脚踏实地。即便日军果有南犯之企图,其组织如此大规模之渡海登陆作战,需集结庞大舰队、调动精锐师团、筹集海量物资,绝非一朝一夕可就。其间,我情报系统岂能毫无察觉?我第西战区部队,虽非全部精锐,但亦拥有十数万之众,依托岭南之山川河流、水网稻田,实施层层阻击、节节抵抗,迟滞敌军数月,当非难事。有此缓冲时间,我武汉战局或己见分晓,届时再调整部署,亦不为晚。”

他转向常凯申,恳切道:“委座,当务之急,仍是武汉核心阵地之坚守!唯有在此地予敌最大程度之杀伤,挫其锐气,耗其兵力,方能为我长期抗战奠定基础,争取更为有利之国际环境。若因远虑而动摇近前之决战决心,恐自乱阵脚,得不偿失啊!”

白崇禧的分析合情合理,引得在场多数将领纷纷点头附和。甚至有人向程廷云投去略带怜悯或不满的目光,觉得这位新晋的“抗日名将”或许是被万家岭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好高骛远,亦或是其留学德国带来的“大陆军主义”和“机械化战争”思维过于僵化,只知盯着地图上的线条和箭头,却忽略了战场现实的复杂性、政治外交的微妙以及部队实际的战斗力。

常凯申端坐着,面沉如水,深邃的目光在地图上的武汉和广州之间来回移动。他内心的天平在剧烈摇摆。一方面,他何尝不知广州国际通道的重要性?那是维系他政权和军队命脉的脐带!程廷云描述的可怕前景,像噩梦一样萦绕着他。但另一方面,“誓死保卫大武汉”不仅仅是一句军事口号,更是他凝聚人心、展示抗战决心、争取国际援助的政治旗帜!未经最惨烈的战斗就放弃,对他的个人威望、对国民政府的信誉、对全国军民的士气,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他更愿意相信,或者说更希望,日军的战略重心仍在武汉,华南的威胁是次要的,甚至是程廷云的过度担忧。

良久,蒋介石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疲惫:“慕白之建议极具战略眼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此乃为将者应有之素质。”他先肯定了程廷云,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斩钉截铁,“然,白副总长所言,更是老成谋国之论!武汉,乃今日我中华民族精神之象征,绝不容有失!我己下定决心,各路军队,必须依托核心阵地,与敌血战到底!最大限度地消耗敌军,争取时间,以空间换取时间!”

他目光锐利地扫视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我命令:电令第西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严饬所属,立即全面加强沿海戒备,特别是大亚湾、珠江口等要地,增派哨所,加筑工事,严密防范敌军登陆!如有疏漏,军法严惩不贷!第二,着军政部,想方设法,紧急调拨一批武器弹药,火速运往广东,增强第西战区战力!”

最后,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至于武汉防卫,凡我革命军人,务必抱定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后退半步!有敢擅自撤退,动摇军心者,无论职位高低,一律格杀勿论!”

“是!谨遵委座训示!”众将领肃然起立,齐声应答,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却仿佛被那厚重的墙壁和更厚重的败局阴影所吸收,显得有几分空洞。

程廷云默默地坐回自己的位置,垂下眼睑,掩去了眸中深深的无奈与一丝悲凉。他感觉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知道,自己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