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荆州,荆州!> 第九十章:血色寒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章:血色寒冬(1 / 3)

民国三十一年(1942)腊月的太行山,北风卷着雪粒,抽打着光秃秃的山脊。谢文渊站在新构筑的观察哨里,望着山下日军新修的公路。这条公路像一条毒蛇,蜿蜒穿过太行山的腹地,将根据地分割成两半。

“科长,查清楚了。“赵铁柱踩着积雪走来,胡茬上结满了冰霜,“鬼子在公路上每隔五里就设一个哨卡,还配了装甲车巡逻。“

谢文渊放下望远镜,眉宇间锁着深深的忧虑。日军的“囚笼政策“正在收紧,根据地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回到指挥所,一股寒意扑面而来。所谓的指挥所,不过是一孔稍微宽敞些的窑洞,里面连个火盆都没有。几个干部围在地图前,脸色都和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

“粮食只够吃七天了。“后勤长老王的声音带着绝望,“群众也断粮了,昨天后沟村饿死了三个人。“

窑洞里一片死寂。谢文渊的目光扫过每个人冻得发紫的脸,最后落在角落里那袋所剩无几的黑豆上。

“把我们的粮食分一半给群众。“

“科长!“众人惊呼。

“执行命令。“谢文渊语气坚决,“八路军不能看着老百姓饿死。“

这时,通讯员送来总部急电。电文很简短:日军调集重兵,准备实施“铁滚扫荡“,要求各部做好应对准备。

“铁滚扫荡...“老周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要把我们碾成粉末啊!“

谢文渊盯着地图,脑海中快速盘算。日军的意图很明显:用绝对优势兵力,像滚铁桶一样层层推进,直到把根据地彻底碾碎。

“不能硬拼。“他最终开口,“化整为零,跳出去打。“

“往哪跳?“有人问,“四面都是鬼子。“

“就跳进鬼子肚子里。“谢文渊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他们不是修了公路吗?我们就沿着公路打游击。“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在敌人重兵把守的交通线上打游击,这简直是送死。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谢文渊解释道,“鬼子绝对想不到我们敢在他们的动脉上动刀。“

计划很快制定。利剑分队将分成十几个小组,沿公路开展破袭战。主力部队和群众则向深山转移。

分别前,谢文渊把赵铁柱叫到一边:“铁柱,给你个特殊任务。“

“科长你说。“

“带上几个人,去找粮食。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搞到粮食。“

赵铁柱重重地点了点头。

当夜,利剑分队开始行动。谢文渊亲自带领一个小组,目标是日军的一个重要物资中转站。

中转站设在公路旁的一个山谷里,守备森严。通过望远镜,谢文渊看见站内堆满了物资,还有几辆坦克正在检修。

“硬冲不行。“他观察着地形,“得想别的办法。“

机会在凌晨出现。一队运输车驶入中转站,车上装的是燃油。趁着守卫检查车辆的间隙,谢文渊带人悄无声息地潜入。

他们像影子一样在营房间移动,专找重要目标下手。谢文渊亲自在油罐车上安装了定时炸弹。

“撤!“完成任务后,他立即下令。

就在他们即将撤出中转站时,警报响了!

“八嘎!什么人?“日军哨兵发现了他们。

激烈的枪声顿时响彻山谷。谢文渊且战且退,子弹在耳边呼啸。

最危险的时候,他们被逼到一个仓库前。身后是追兵,前面是死路。

“进仓库!“谢文渊果断下令。

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和弹药。队员们迅速占据有利位置,与日军展开对峙。

“科长,弹药不多了。“一个队员报告。

谢文渊看了看所剩无几的子弹,又望了望仓库里的物资,突然有了主意。

“把这些粮食都撒出去!“

队员们虽然不解,但还是执行命令。很快,仓库门前撒满了大米和白面。

追来的日军看见满地的粮食,顿时乱了阵脚。有些士兵忍不住蹲下身往口袋里装,军官的呵斥声、士兵的争抢声乱成一团。

趁此机会,谢文渊带人从仓库后窗撤离。

他们刚跑出不远,身后就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定时炸弹起爆了!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日军的物资中转站化作一片火海。

“干得漂亮!“队员们兴奋地击掌。

但谢文渊脸上却没有喜色。通过望远镜,他看见大批日军正在向这里集结。

“立即转移!“

他们在山林中快速穿梭,身后的枪声越来越近。雪越下越大,很快就掩盖了他们的足迹。

在一个山坳里,他们与赵铁柱小组会合。让谢文渊惊喜的是,赵铁柱真的搞到了粮食——十几袋小米,还有半扇猪肉。

“从哪弄的?“谢文渊问。

赵铁柱咧嘴一笑:“端了伪军的一个给养站。“

带着缴获的粮食,他们赶往预定的集合点。但到达时,看到的却是一片惨状——集合点遭到日军袭击,留守的群众和伤员死伤惨重。

“畜生!“一个队员看着满地尸体,咬牙切齿。

谢文渊默默蹲下身,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