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扫元> 第270章 舌战群臣胡惟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0章 舌战群臣胡惟庸(3 / 5)

交活动,而非“朝见”或“谒见”,这在严格意义上并不符合此时双方“王”与“元帅”名义上的尊卑礼数。

然而,殿中分列的十馀名张周文武,心中都清楚红旗营和张周政权实力的巨大差距,竟无一人敢在此时站出来,呵斥胡惟庸“不识礼数”“倨傲无礼”。

实力,便是最好的外交语言,古往今来无过如此!

不过,这种关乎颜面的外交场合,也不能让对方一直占据上风。

一位面色黝黑手掌粗大的中年汉子率先出列,正是张周左丞徐义,接过话头,开门见山地问道:

“听闻胡经历此来,是为协商贵我两部携手抗元之事。今日既已得见诚王,可否详细分说章程?”

胡惟庸并没有直接回答徐义的问题,他的目光掠过徐义,看向殿中两侧站立的张周文武,最后投向御座上的张士诚,语气平稳地道:

“下官在我家石元帅驾前奏对,亦能有座。却不意淮东规矩,竟迥异于淮西?”

他这句话软中带硬,分明是在质疑张士诚这边的待客之道,更隐晦地抬高了石山的地位。

徐义出身灶户,是最早追随张士诚起兵的兄弟之一,性情耿直火爆,还曾为张士诚掌管过亲军,见胡惟庸一个小小的“经历”竟敢如此拿捏身份,当面质疑,顿时火气上涌,忍不住出言讥讽道:

“哼!你家主上如今还只是个元帅,怎能与咱们诚王相提并——”

“好了!”

张士诚见胡惟庸如此气度,就知道此人口舌便给,担心性情直率的徐义在言语交锋中吃亏,反而折了己方气势。出声打断了徐义的话。

他毕竟更加务实,深知今日接见使者的内核目的,是为了解决张周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而不是与石山的使者争一时口舌长短。当即挥手,道:

“是本王怠慢了。来人,给胡经历看座!”

侍卫搬来一张椅子,放在殿中。胡惟庸坦然就坐,顿时成了两侧张周文武目光汇聚的焦点。

这种氛围无疑带着巨大的压力,但胡惟庸面色如常,似乎浑然不觉。坐定后,胡惟庸反客为主,目光再次直视张士诚,抛出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敢问诚王,反元之志,可还坚定否?”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张士诚此刻的处境,已经不是反元之志坚不坚定的问题,他如今称王建制,早已自绝于元廷,根本没有退路可言。

但胡惟庸如此发问,显然是话中有话,张士诚身为“诚王”,若是急切表态,反而落了下乘。

他不便直接回答,便朝参知政事蒋辉使了个眼色。

蒋辉是张士诚麾下少有的读过一些书,心思也较为缜密的人,当即会意,接过话锋,反将胡惟庸一军,道:

“我主高举义旗,建国称王,已与蒙元势不两立,不死不休!倒是听闻贵部石元帅去年曾与蒙元使者往来,颇有接受招安之意,却不知石元帅如今抗元之志又如何?”

蒋辉旧事重提,直指去年石山与元廷数轮“和谈”的那桩公案,意图扳回一城。

石山去年大败元军后突然偃旗息鼓数月,天下皆知,元廷在此期间,更是大肆宣扬即将“招安红旗贼”的风声,以图稳定江北人心。

受此事影响,原本兵力空虚的扬州“突然多出”不少兵马,得以不断围剿刚刚起兵的张士诚,差点导致其人功败垂成,更导致张周大军第一次攻打扬州失败,陷入了当下的战略被动。

蒋辉此刻提及这件事,暗含指责石山抗元立场不坚定,甚至背后给抗元义军捅刀子的意味。

胡惟庸投靠石山的时间较晚,彼时红旗营已经准备渡江,他知道红旗营与元廷和谈之事,却不是很清楚其中的隐情,更对红旗营的现状和未来充满信心,对这个诘问并无心理负担,从容应道:

“蒋参政此言差矣。我家元帅以红旗为号,就是要联合天下所有愿为驱虏复汉大业流血的豪杰。”

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环视殿内众人,道:

“诚王既已矢志抗元,与蒙元势不两立,那贵我双方便有了携手合作、共抗强敌的根基。今日下官此来,正是要谈这携手抗元之事!”

胡惟庸这番话,巧妙地将石山与元廷“和谈”的旧事轻轻带过,转而强调“携手抗元”的主旨,并且隐隐将石山置于“领袖群伦抗元”的更高位置,再次在气势上压过了张士诚。

殿内张周文武闻言,脸上大多露出不忿之色,觉得这胡惟庸言语太过咄咄逼人。张周政权的同知枢密院事史文炳按捺不住,跨步出列,语带质问地道:

“既然石元帅声称要联合天下抗元豪杰,为何明知我军曾奋力攻打过扬州,却还要趁我军北上之际,抢下此城?这岂是携手抗元之道?”

蒋辉质疑石山抗元的坚定性,史文炳则直接指责红旗营抢夺地盘的行为不义,目的都是为了在道义上贬低对方,争夺谈判的主导权。

“此言差矣!”

经过与徐义、蒋辉、史文炳三人的简短交锋,胡惟庸已经大致摸清了张周高层文武的底色,底气更足。他之前只接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