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第89章 第一次约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章 第一次约会(2 / 4)

有清代郑板桥的墨竹。苏念看得很入迷,有时会站在一幅画前看很久,连呼吸都放得很轻,生怕惊扰了画里的意境。沈亦臻就在一旁陪着她,偶尔在她眼神疑惑时,轻声讲解几句画的背景——比如《秋风纨扇图》里,唐伯虎借纨扇隐喻红颜易老,比如郑板桥画竹时,其实是在借竹子的气节表达自己的志向。

走到那幅《寒江独钓图》前时,苏念停下了脚步。这幅画很小,只有巴掌大,画面上只有一叶扁舟,一个渔翁坐在船头垂钓,周围是大片的空白,只用水墨淡染出江面的雾气。明明画面很简洁,却让人觉得江面辽阔得没有边际,渔翁的身影在茫茫江面上,既孤独又自在。

“这幅画是宋代马远的作品,他特别擅长用留白,”沈亦臻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淡淡的暖意,“你看这空白的地方,其实不是空的,而是让人想象出江面的烟波浩渺。有时候,画里没画出来的东西,比画出来的更有味道。”

苏念点点头,忽然想起第一次见沈亦臻时的场景。那时她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找资料,找不到想要的书,急得团团转,是沈亦臻走过来,递给她那本她找了很久的《古画鉴赏集》。他当时话不多,只是轻声说“我刚好看到”,然后就转身离开了,留下一个清瘦的背影。现在想来,他就像这幅画里的留白,看似沉默,却藏着细腻的温柔。

“你好像很喜欢这幅画?”沈亦臻见她看得专注,轻声问。

“嗯,”苏念转头看他,眼底映着展柜里的灯光,亮晶晶的,“觉得它很安静,看久了心里也会跟着静下来。”

沈亦臻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手机,调出一张照片递给她:“我去年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刚好看到了真迹,拍了张照片,你看是不是跟这个很像?”

苏念接过手机,屏幕上的《寒江独钓图》真迹比展厅里的复制品更有质感,水墨的层次更丰富,渔翁的衣褶里还能看见细微的笔触。她抬头看向沈亦臻,发现他正看着自己,眼底的笑意像浸了温水:“如果你喜欢,下次有机会,我们可以一起去台北看真迹。”

“真的吗?”苏念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话一出口又觉得有些急切,脸颊微微发烫,“我是说……那太好了。”

沈亦臻看着她泛红的脸颊,忍不住弯了弯唇角:“当然是真的。”他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指着旁边的一幅清代仕女图,转移了话题:“你看这幅画里的仕女,发簪上的宝石用的是‘没骨法’,没有勾线,直接用颜色晕染,显得特别通透。”

苏念顺着他的话看向那幅仕女图,果然看见仕女的发簪上,红色的宝石像是真的在发光,没有生硬的线条,只有柔和的色彩过渡。她忽然觉得,跟沈亦臻一起看画展,是件特别舒服的事——他不会因为自己懂得多就滔滔不绝,也不会因为自己懂的少就不耐烦,只是在她需要的时候,轻轻点拨几句,让她能更好地理解画里的美。

展厅里的观众不多,大多是安静地看展,偶尔有低声交谈的声音,很快就被空气里的樟木香气淹没。苏念和沈亦臻并肩走着,有时会不小心碰到胳膊,两人都会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一点,然后又若无其事地继续看画,只是耳尖的温度却悄悄升高。

走到展厅尽头时,那里放着一张长桌,上面摆着几本画册和纸笔,供观众临摹。苏念停下脚步,看着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指导下,用铅笔临摹一幅简单的竹石图,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细细的线条。

“你要不要试试?”沈亦臻注意到她的目光,轻声问。

苏念有些犹豫:“我画画不好,怕画砸了。”

“没关系,只是随便画着玩,”沈亦臻拉过一把椅子,让她坐下,又拿起一支铅笔递给她,“你看那幅竹石图,很简单的,我可以教你。”

苏念接过铅笔,指尖有些发紧。她确实很久没画过画了,上次画画还是高中的时候,画的是一只歪歪扭扭的小猫。沈亦臻站在她身后,微微俯身,手把手地教她握笔的姿势:“手指放松一点,不要太用力。”他的手掌覆在她的手背上,温度透过薄薄的布料传过来,苏念的心跳瞬间快了起来,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先画竹子的竿,”沈亦臻的声音就在耳边,低缓而温柔,“从下往上画,线条要直一点,到了顶端可以稍微细一点。”他带着她的手在纸上轻轻划过,一条挺拔的竹竿很快就出现在纸上。接着又教她画竹叶,“竹叶要呈‘个’字形排列,不要太密,也不要太疏。”

苏念跟着他的指引,慢慢画着竹叶,虽然画得不算好,但比她想象中要像样很多。沈亦臻站在她身后,偶尔会纠正她的笔触:“这里可以再弯一点,像被风吹过的样子。”他的气息拂过她的耳畔,带着淡淡的雪松香气,苏念的脸颊越来越烫,连耳垂都红透了。

画完一幅简单的竹石图,苏念放下铅笔,看着纸上的画,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画得还是不好。”

“很好看,”沈亦臻拿起画纸,仔细看了看,“比我第一次画的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