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这里先表明我所说的想要探讨的“颠覆”的含义更倾向于是指“使毁灭”,是从人类整体、人类生存的角度看的,不是说浅层意义上单纯的理想化的是含义--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颠覆”人类,但是否最终“颠覆”人类取决于应用人工智能的“人类”——或者说得再具体一点,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是否能够坚持并践行“社会主义”思想,而社会主义或者说共产主义的真正的思想内涵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介绍过了,在此不再赘述,只简单概括——就是能否从“人类”全体的角度认识与对待世界(人类世界)和大自然--也就是现在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人类是发展变化着的,“人”之所以能够“站在自然界食物链顶端”,区别于其他生物,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创造并合理的使用劳动“工具”并将工具服务于想要实现的“目标”。
而这里之所以说是“目标”不说“目的”,是因为“目标”更具褒义,是从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向善的角度思考的,而“目的”虽然通俗,但更宽泛了些,包含好的“目的”和坏的“目的”,“目的”与“目标”的关系也是唯物主义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体现。
然后,我们继续刚开始的话题,为什么要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颠覆”人类,但不一定会“颠覆”人类,人类是否“颠覆”取决于人本身,或者说,取决于人怎么做。
我们要明白,人工智能是手段,而非“目的”,是使人们在追求幸福、造福全体人类的途径,而非满足少部分人“私欲”的“机器”。
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但如果不合理使用,一味地满足“私欲”,必将导致自食恶果。
所谓“合理”,可以理解为合乎范围、合乎道理、合乎“天理”,也就是顺应大自然协调平衡的自然法则、合乎“善”。
但人面对自然不是无动于衷的,人可以顺应自然,把握规律进而促进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因为可能会被“覆灭”,就杜绝人工智能的使用,也不能仅仅单纯的理想化人工智能的作用,对人工智能过度“依赖”。
总之,如果想让人工智能“服务于”人,“合理利用”是关键。
具体地,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认清人工智能作为“工具”的本质属性,并将其用于“追求全体人的幸福”的目标。
到了具体实践上,在这里分享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人工智能的经历,以便你更好地理解我真正想说的“合理利用”。
而在讲述我的故事之前,请你与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里,chatgpt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希望能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了解我们对chatgpt的态度、对发展人工智能的态度、对“发展”科技的态度。
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源于一次大学专业课中的小组作业——梳理2014年以来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最新进展情况,包括课程理念、课程标准等的趋势。还记得我们小组考虑到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选择了典型的英文国家——英国。
而确定了要研究的国家后,顺理成章地就进入了搜集和分析资料的阶段,我们在选题时考虑到了可能会出现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差异而出现对“资料”难以准确把握和综合判断的情况,但没想到刚开始就遇到了难关——资料搜集都搜集不到又怎么分析。这时,就要开始讲到chtgpt了。
我们在尝试通过浏览器、搜索引擎以及知乎、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较为权威的文献网站如知网、万方等传统意义上的资料来源处反复查找而并没有找到我们想要的针对性强的资料时,我们想到了chatgpt——新兴的技术手段。
于是我们将作业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它,并抱着侥幸心理,企图偷懒一些,让它直接给我们答案,然而,它并没有给出“理想的”回复。
对啊,毕竟人都没有总结出的理论,被人所创造出来的机器又怎么敢“胡编”?它诚实地告诉我们,它无法提供最新的发展趋势的信息,但令人惊喜的是,它虽然没有给我们答案,但是给了我们新的启发,建议我们参考“官方”的教育机构。
于是我们向它继续追问,终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让它给我们提供了官方网站的途径,并惊奇地发现原来英国的各地区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都有各自的“官方”教育网站,而比较权威的是英格兰,而且在英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不是我们翻译过来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他们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名字叫”computing”。在与chatgpt交谈的过程中,我们终于比较全面条理地掌握了英国关于其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资料,在继续研读资料的时候,我们遇到难以理解的词汇也让它给我们解答,最终比较顺利完成了小组作业,也更加惊叹“科技”的力量。
chatgpt像助